熊灵灵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646500
【摘要】目的:研究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该200例产妇的抑郁情况进行判断,同时仔细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例产妇中有30例发生产后抑郁,占比15.00%,而影响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包含有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婚姻状况较差、对护理工作不满意以及其性格内向等。结论: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需要临床全面探究,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预防,从而显著减少产妇产后抑郁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产后抑郁指的是产后在分娩之后的6周时间内出现情感低落的现象,其是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会合并有思维与行为上的异常变化[1]。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往往会表现出过度的自责、对新生儿有强烈担忧、对生活失去希望,甚至是有自杀和他杀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给家属带来很大压力。为此,全面分析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并践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而本文针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有200例产妇,其中年龄最大者41岁,年龄最小者20岁,平均(30.5±1.5)岁,孕周最大者41周,孕周最小者37周,平均(39.0±0.5)周,经产妇112例,初产妇88例,所有产妇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产妇的抑郁情况进行判断,包含20项,每项4分,共80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与此同时,需要对患有抑郁的产妇进行仔细而全面的分析,分析角度主要从年龄是否在35岁以上、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良好、婚姻状况是否良好、新生儿性别、对护理工作是否满意、产妇性格等方面开展。
1.3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P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抑郁发生情况
200例产妇中有30例发生产后抑郁,占比15.00%,如表1所示。
3.讨论
产后抑郁将严重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是危害产妇及其家属的生命安全。而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较多,研究显示主要包含以下几类,分别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婚姻状况较差、对护理工作不满意以及其性格内向等[2]。基于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针对性的践行相关措施来有效预防产妇产后抑郁情况的发生。具体如下:1.产后抑郁风险评估: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产妇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等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了解,从而充分做好产后抑郁风险评估。针对产后抑郁高危产妇,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产后抑郁健康宣教,让产妇及其家属提升对产后抑郁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对产后抑郁进行防护以及具有更高的护理依从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详细叮嘱产妇家属多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包括更多的关心产妇,为产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及时了解并满足产妇心理诉求等[3]。2.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项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产妇的性格、信仰、知识结构以及社会角色等,从而以产妇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包括以产妇感兴趣的话题与产妇进行聊天来缓解其不良情绪,以及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来帮助产妇放松身心等[4]。3.环境护理: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利于产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做好病房内的环境护理。包括保持病房内的安静、保持病房内的光线充足且柔和,定时通风以及将温度保持在24℃左右、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病房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来调节氛围。4.新生儿指导: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新生儿指导帮助产妇尽早适应身份的转换,从而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如指导产妇进行科学的母乳喂养,为产妇详细介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以及通过专业的新生儿护理来大幅度降低产妇对新生儿的担忧。5.提升产妇生理舒适度:为促进产妇在分娩后尽早恢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促进产妇生理舒适度的提升。包括为产妇进行全身按摩,对于有胀奶的产妇需要辅助其挤出多余的奶水,并指导其进行科学的乳房按摩[5]。6.提升护理品质: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细节处强化人性化操作,从而在提升护理品质的同时让产妇感受到满满的关爱。如此,不仅能够构建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还能够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影响因素较多,通过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不断提升护理品质,能够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以及助力产妇更快更好地恢复。
【参考文献】
[1]孙磊,王春华,王娟.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母婴世界,2020,20(36):263,265.
[2]高艺元,刘宁.关于产后抑郁的产生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6):17-18.
[3]雷星平,董冬梅.高龄二胎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探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20):3152-3155.
[4]韩艳红.孕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1):111-113.
[5]于卫红,杨秋萍,孙晓云.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8,15(3):20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