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   作者:申苗 李琛 谢小燕 蓝何莹
[导读] 实验将针对小儿内科患者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方案,
        申苗  李琛 谢小燕 蓝何莹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小儿内科患者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方案,进一步取得患儿的信任,提升护理依从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小儿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肢体语言沟通方案,对比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儿家属给予了更高的评价,其满意度为92.0%,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方案有助于提升小儿患者的护理配合,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小儿内科护理

        在医院儿科属于特殊的护士,针对小儿内科患者其身体发育不完全,对疾病的抵抗力差,缺乏疾病意识,且无法准确地表达个人感受,在护理期间的配合度差,对陌生环境具有恐惧感,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家属的协助完成对应的检查与治疗【1】。在护理期间要兼顾患儿情绪,通过肢体语言潜移默化地发挥影响,从而得到患儿的信任【2】。将本院收治确诊为小儿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现对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确诊为小儿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无中途退出,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此外,在回顾患者基线资料中,从观察组有男性27人,女性23人。患者的年龄在2-10岁之间,平均年龄(5.2±1.4)岁,对照组中,则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在2-11岁,平均年龄(5.4±1.3)岁。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患者年龄、性别等数据检验后提示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做好严格地消毒,并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案,提供健康生活指导。严格监视患儿病情,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获得支持与配合。
        观察组则为肢体语言沟通方案,提升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结合肢体语言沟通能力,强化工作服务态度,保持与患儿沟通的耐心,注重患儿情绪管理。重视个人形象,保持穿戴整洁,仪表端庄,能够与患儿保持视线的直视。当患儿表现较好的时候,多通过鼓掌等方式进行鼓励表扬,如果患儿哭闹严重,可通过安抚、按摩等方案【3】。在常规检查中要注重缓解患儿的恐惧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在肢体语言沟通中掌握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用非语言性的交流进行鼓励支持。在沟通期间需要保持微笑,消除陌生感,倾听患儿的内心。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对比患儿的护理依从性,以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1.4统计方法
        对研究中需要对照分析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23.0进行处理,正态计量数据用“Mean±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提示统计学处理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0%(44/50)和78.0%(39/5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儿家属给予了更高的评价,其满意度为92.0%,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儿童患者,其本身具有特殊性,在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儿科患者年龄较小,在治疗护理期间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整体依从性较差。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特殊情况,优化护理管理方案。
        运用身体语言沟通方式,其作为非语言形式能够结合手势,目光,表情等进行与患儿之间的沟通。肢体语言具有广泛性连续性,且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儿童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工作【4】。通过肢体语言方案能够拉近儿童与医护人员的距离。这也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感受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患儿的不适症状。在护理中要保持微笑,语言轻柔,日常检查也要态度柔和,特别是侵入性的检查或操作会引起患儿疼痛,情绪波动大【5】,这就需要做好与家属的配合。
        综上所述,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方案有助于提升小儿患者的护理配合,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梅,陈芳,李莉等.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3):379-380.
[2]李娟.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5):178-180.
[3]章友仙.评价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32(1):81-83.
[4]王静.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意义[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1):136.
[5]高胜芸.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J].健康必读,2021,(9):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