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一允
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 山东省菏泽市 274399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模式,通过观察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情况,探索出最佳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予以针对性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BPRS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SDSS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以及PSQI评定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变化、睡眠质量各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PRS、SDSS,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分、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精神分裂症;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予以针对性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有其他诸如心肺疾病及肺部感染者等严重躯体及精神疾患者;(2)患者及家属拒绝治疗和(或)护理方案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病例资料不完整者。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74岁,平均(37.6±3.9)岁;病程2~14年,平均(4.5±0.8)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4~73岁,平均(37.5±4.0)岁;病程2~19年,平均(4.6±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遵医嘱用药,以及保持病房的整洁与干净,定期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并进行营养指导等。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为针对性药物管理训练,包括:(1)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训练患者掌握抗精神病药物知识,对于用法用量、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内容,告知患者自动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学会自我管理以及评估药物反应,主要指不良反应,在需要帮助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每周3次进行该训练,2h/次,连续8周。(2)生活及社交技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良好规律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定时起床、洗漱等,鼓励患者多沟通、多参加户外活动等,提高其回归社会的生活及社交技能。(3)自我情绪管理:通过授课的形式告知患者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我调节的方法,每周讲课3次,每次0.5h。(4)睡眠干预:指导患者合理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会患者放松技巧,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3观察指标
(1)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2)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症状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明抑郁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PRS、SDSS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各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以知觉、思维障碍及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较高的致残率与复发率且病等特征极易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伤害。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很有可能并发结核病、肝脏疾病等,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及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生活指导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知觉障碍,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康复训练能够激发患者大脑思维,根据其个体情况差异给予恰当的康复训练方式可使其摆脱病态思维的制约,同时带领患者参加集体康复活动,可有效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并达到放松神经的目的,有利于加快精神分裂症状的好转。总之,针对性护理从患者心理、生理及睡眠状态等方面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精神分裂症状的缓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快病情恢复。
精神分裂症具有治疗难,易复发的特点,由于其发病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下降和社会功能缺陷,故而对于治疗影响甚大,如何对其思维、情感等方面的障碍进行改善,以更好的保持其康复状态,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研究证实,既往精神引导、日常用药等传统护理方式,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且一旦罹患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故而,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予以针对药物管理训练的护理模式尤为必要。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针对性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有针对性的对其不良情绪、睡眠质量、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进行护理干预,并通过采用BPRS、SDSS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观察,以及采用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变化、睡眠质量各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PRS、SDSS,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分、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几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模式,能促使患者更好的适应病区环境,对患者的病情恢复,社会功能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军,谢祖勤,郭霞,等.贵州部分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BMC博尔纳病病毒CIC及抗体的检测[J].贵州医药,2019,39(03):203-206.
[2]陆红英,袁勤,陶丽,等.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1(15):1831-1834.
[3]陈金钗,谢海燕,陈玉芳.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3(26):2036-2039.
[4]贺楚梅,阳前军,戢秋明,等.基于三维护理分级模型个性化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1(30):3801-3804.
[5]蒋玲芳,邓燕.循证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6(05):5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