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仙
常州市儿童医院 213000
摘要:家庭参与管理模式最初是基于爱莎塔利亚的人文新生儿管理模式发展而来的,是指在对新生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允许家长进入PICU并参与到营养不良的幼儿住院期间的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模式。家庭参与式照护模式是当代新生儿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现存PICU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是新生儿管理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应对
引言
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但随之而来的广谱抗生素泛用和侵入性操作也相应增多,导致重症监护室更易出现医院感染。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儿抢救预后和生长发育,也浪费医疗资源、增加父母经济负担。减少医院感染是医疗工作的重点。笔者对入住常州市儿童医院的1566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分布,以期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相应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常州市儿童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患儿年龄:2个月~8岁,平均年龄(5.24±0.37)岁,病程:1~23h,平均病程(11.28±2.25)h,疾病类型:重症肺炎33例、急性呼吸衰竭25例、小儿惊厥17例。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重症监护收治标准;②患儿发病时间均<24h;③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和同意。排除标准:①入院时经临床诊断救治无效者;②发病时间超过24h者;③临床资料脱落或不完整者。
1.2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设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观察项目,收集两组患儿资料,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特殊体质;2)诊疗情况: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肠外营养、输血、侵入性操作情况(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留置胃管、外科手术);3)院内感染的部位、标本送检情况、菌种变化等。
1.3评价指标
观察和统计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风险问题,并对比实施应对策略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力评分(采用医院自拟护理安全管理能力考核量表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含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在护理实践工作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技能,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力越强)、护理技能评分(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技能考核量表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含病房管理、隔离消毒、专科护理、护理操作、分层护理等,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越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评分量表收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类型75例患儿中,共有22例患儿发生护理风险,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9.33%,风险事件类型包含非计划拔管、感染、压疮、误吸、窒息、意外损伤。见表1。
2.2实施应对策略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力评分、护理技能评分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实施应对策略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力评分、护理技能评分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应对策略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2实施应对策略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力评分、护理技能评分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N=75,sx±)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室是全院内外科危重患儿聚集的综合科室,因患儿病情发展快,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高。本研究在实施标准化SBAR交接班模式后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该结果与工作人员在交班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有关,并分析归纳与整理患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工作人员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确保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准确性以及患儿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输液外渗、给药错误、压力性损伤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工作人员在实施标准化SBAR交接班模式后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儿安全。该结果与标准化SBAR交接班模式内容清晰,并突出了重点有关。由于学历的不同以及临床经验的不丰富,导致工作人员对管理患儿的能力以及病情掌握程度较差,同时在传统的交接班模式中,由于过于机械化的执行医嘱,极大的增加了儿童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的风险,因此,实施标准化SBAR交接班模式能够使工作人员更全面地掌握患儿病情,并有意识地重点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因交接不到位而发生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对患儿的安全保障。了解医院感染的病菌分布和流行特点,有助于实施院感监测和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本研究发现革兰阴性菌是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与其他报道一致。革兰阴性菌是重症监护室的常见微生物,多为条件致病菌,容易通过导管引起肺部感染和血液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有明显季节性,重症患儿抵抗力差,鼻饲喂养多,易发生肠道感染,应注意消毒隔离、手卫生,根据季节调整防控重点。
在管理质量的评价方面,本研究分别从科室管理角度和家长角度进行了评价。统计结果显示,管理后初步评估与诊断、机体各系统管理、体温调节与体液平衡、营养管理、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证实了基于家庭参与管理模式的综合管理理念在提升PICU管理水平方面的优势。管理后营养不良的幼儿常规生活管理、手卫生、母乳喂养、不良情绪管理、照护知识、照护技术、照护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说明家庭参与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营养不良的幼儿家长在基础管理、自我管理、照护技能方面的能力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需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护理安全管理能力,并全面分析和总结各种类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预防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祎.儿童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12):68-70.
[2]周晓芳.集束化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3):173-174.
[3]唐冬春.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临床带教方法及效果研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4):129-131.
[4]喻静.人文关怀护理对儿童重症监护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