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通讯作者:陈琼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及护理部/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3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妇在妊娠、分娩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对于自身疾病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的认知程度的优良率由64.71%提升至91.18%,遵医行为的优良率由70.59%提升至94.12%,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由(61.17±5.94
)分降低至(37.82±6.28)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由(60.32±4.72)分降低至(38.59±5.51)分。 在34例新生儿中,母婴阻断的成功率为97.06%,新生儿存活率为100%。结论: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给予其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身心状态,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新生儿;护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引发艾滋病的主要原因,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会受到严重破坏,继发感染和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较高。母婴传播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女性艾滋病患者在妊娠、分娩期间,胎儿容易受到感染。产妇分娩后的母乳喂养,同样也是新生儿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途径。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的围产期护理中,应该以阻断母婴传播为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感染病毒的风险[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8年5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3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新生儿。产妇基本资料:初产妇/经产妇=22/12,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57±3.46)岁。新生儿基本资料:男/女=19/15,胎龄33~40周,平均(38.12±4.08)周。
1.2方法
在3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的妊娠、分娩期间,根据阻断母婴传播的需要,深入到产妇围产期的各个阶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妊娠期护理:确诊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产妇,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妊娠第14周开始服药。开展健康教育,向产妇详细介绍艾滋病的发生机制、传播方式、危害性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让产妇对于自身疾病有着正确的认识。考虑到产妇对于艾滋病的恐惧、焦虑情绪,了解其对于母婴传播的担心和顾虑,耐心解答的产妇的问题,重点向产妇说明如何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强调妊娠、分娩期间的注意事项,让产妇可以自觉配合治疗。
②分娩期护理:在产妇的分娩期间,采取择期剖宫产的方式。护理人员需要向产妇说明择期剖宫产的目的。在产妇分娩后,及时、迅速的进行断脐处理,同时将新生儿口腔、鼻腔内的羊水、血液清除干净,并进行沐浴,给予碳酸氢钠稀释液(2%浓度),用于洗胃,避免新生儿与母体血液、体液长时间接触,降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风险。
③新生儿护理:新生儿需要接受保护性隔离,考虑母乳喂养对于感染病毒的影响,则采取人工喂养的方式,以配方奶代替母乳。与此同时,实施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新生儿出生6周后,需要进行体检,接受HIV-DNA的PCR检测,确认新生儿是否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在产妇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在产妇出院后,持续进行跟踪随访,与产妇及其家人保持联系,提醒产妇定期携带新生儿接受体检,并对新生儿护理进行指导。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妇对于自身疾病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的认知程度、遵医行为
2.3母婴阻断的成功率、新生儿存活率
在34例新生儿中,母婴阻断的成功率为97.06%(33/34),新生儿存活率为100%。
3讨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一种危险程度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危险[2]。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孕产妇中,应该加强抗病毒治疗,做好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的护理工作。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产妇对于自身疾病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的认知程度,说明妊娠、分娩期间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何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3]。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应用母婴阻断技术,避免新生儿与母体血液、体液的接触[4]。进而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采取人工喂养的方式,实施抗病毒治疗,定期进行体检,更好的维护新生儿的健康安全[5]。
综上所述,加强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的护理,有助于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病毒的风险,提高其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周雨濛.护理干预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226-227.
[2]郑敏,郭光萍,李燕,等.德宏州2004—2016年跨境婚姻外籍HIV感染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06):592-595+605.
[3]李兵,吴云涛,汤柳英,等.广东省HIV感染产妇孕期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8):4245-4250.
[4]颜婵,李芳,朱炜春,等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7):2667-2669.
[5]罗鹃.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新生儿护理探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3):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