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钦州,535099
【摘要】儿童较成人耐受性差,且对结肠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因此服用肠道清洁剂存在排斥及不配合等情况,导致肠道清洁剂摄入量不足、肠道准备效果不理想,故本文就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内容进行论述,旨在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研究;进展
因小儿生理、心理特点及生长发育阶段特点不同,儿童对肠镜检查配合及耐受性不及成人,在检查过程中无法自觉的克服肠道清洁过程中为机体带来的异常及不适,甚至会因哭闹、挣扎等影响药物摄入量,导致用药依从性下降,继而影响其肠道准备效果,而良好的肠道准备可提高检查者视野清晰度,以插镜、取活检组织等提供条件,现本文就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进行综述[1]。
1.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
1.1饮食准备
为提高肠道准备效果在结肠镜检查前1天便需进行饮食准备,叮嘱家属为患者提供无渣或少渣饮食,晚期进食流质饮食好后便开始禁食,直至肠镜检查前。
不同的灌肠药物及泻药饮食准备不同,例如:(1) 磷酸钠盐灌肠前24h需进食少渣食物,检查前1天晚餐后禁食,检查前24h及次日晨起进行灌肠;(2)比沙可啶使用前24h指导其选择无渣饮食;(3)硫酸镁在间前24h进食半流质食物,检查日清晨口服硫酸镁;(4)乳果糖口服液在检查前24h进流食,检查前1天晚23点后禁食,而长期便秘者需在检查前3天口服小剂量乳果糖,而后进行肠道准备。(5)甘露醇需在检查前24h内禁食流食,检查前一晚19点后禁食[2]。(6)口服番泻叶者在检查前48h给予半流质饮食,检查前24h给予其流质饮食,检查日清晨指导其禁食[3]。
1.2清洁灌肠
1.2.1磷酸钠盐灌肠液:磷酸钠盐灌肠液可应用于2-12岁患者,检查前24h、次日晨起进行清洁观察,每次半量,针对耐受性较佳者可选择番泻叶;其次该灌肠液为可压性瓶体,瓶口柔软、弹性好,在使用过程中操作方案、痛苦少、重复使用率高,且肠道清洁度理想;此外该项操作耗时少、起效快,可在5-10min内使患者出现强烈的紧急排便感,但不建议应用在2岁以下小儿中[4]。
1.2.2开塞露:开塞露一般与乳果糖口服液协同使用,开塞露通便、术前1h进行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7岁以上者可在磷酸钠盐灌肠液使用前使用开塞露通便,而0-3岁者可单独使用开塞露进行肠道准备[5]。
1.3口服药物
1.3.1比沙可啶:比沙可啶使用方法与患者排便习惯不同,每日均排便者可在术前晚顿服1次;排便习惯改变者在术前4天开始服用,每日早餐后口服1片,持续服用3天,口服比沙可啶进行肠道准备具有安全、便捷、患者接受程度高等优势,使用后患者虽会出现轻微腹痛,但均于排便后消失,因此无需担心[6]。
1.3.2硫酸镁:硫酸镁多与ORS溶液混合进行肠道准备,其具有安全、迅速、清洁效果理想、简单等优势,其中低浓度硫酸镁口感好患者更易接受[7]。
1.3.3乳果糖:6岁以下儿童对乳果糖清洁肠道效果较番泻叶+灌洗高,而>6岁者使用该方案进行肠道准备却可获得与番泻叶+灌洗一致的清洁效果,但采用该方案进行肠道准备可增加患者依从性,亦可提高肠道准备效果[8]。
1.3.4口服和爽:口服和爽——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其于1987年首次应用在儿童结肠镜准备中,不仅是国内普遍使用的肠道清洁剂,亦是婴幼儿肠道准备的首选药物,其应用在肠道准备中具有清洁程度高、不良反应低等特点[9-11]。
1.3.5番泻叶:在结肠镜检查前晚使用番泻叶可避免次日晨起使用后引起的腹痛、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亦可增加口感熟悉度,提高患者接受程度[12]。
1.3.6甘露醇:甘露醇是肠镜检查有效、安全的准备方案,其虽可提高患者耐受程度,但使用后因药物在肠腔内酵解会产生大量氢气,在肠息肉高频电切、电凝术等手术过程中极易发生爆炸[13]。
2.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评价
结肠镜是筛查与诊断结肠病变的有效方案,但其诊治安全性及准确度受肠道清洁质量等的影响,而肠道准备质量评价多应用Boston量表、Ottawa量表、Aronchick量表、Harefield量表等。
2.1 Boston量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量表,可将结肠划分为横结肠和降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和盲肠,每段评分0-3分,总分0-9分,若评分显示<2分提示肠道准备不充分,若评分≥2分提示肠道准备效果理想[14-16]。
2.2 Ottawa量表与 Boston量表一致,在评估过程中将结肠分为3段,但其评估过程中增加了对肠道内液体量的评估,总分0-14分,若评分在0-4分提示肠道准备充分,总分≥5分提示肠道准备不充分[17]。
2.3 Aronchick量表自1999年提出,总分5分,得分越高肠道准备效果越差,但因该量表需要医生对视野内黏膜百分比进行评估,故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主观性,因此未于临床广泛推广[18]。
2.4 Harefield量表将肠道分为右侧结肠、横结肠、左侧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5段,每段0-5分,总分25分,若评分在10-20分提示肠道准备到位,若评分在5-10分提示肠道准备不足,该方案虽评估过程严谨、可行性高,但其操作过程较其他量表复杂[19]。
3.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指导
研究发现患者依从性不高第一受认知程度影响,其次因接触陌生人出现恐惧感,再者为药物等引起不适所致,因此在肠道准备前医师需对家属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明确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重要性,肠道准备效果与治疗及预后效果影响,继而提高其重视程度,在肠道准备中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操作;可在肠道检查前为其方法宣教手册,指导其在闲暇时间阅读,并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且为提高依从性在检查可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温馨的环境,亦可在墙壁上张贴图画、海报等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其配合程度。在检查前医务人员可通过玩游戏、装扮人偶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旨在改善护患关系,缓解其入院后陌生感、恐惧感,而选择的肠道准备方案尽可能以无刺激、安全性高的为主,避免增加患者不适感[20]。
小结及展望
随着医疗的发展,目前应用于肠道准备的方案较多,但大部分肠道准备均无法达到预期的肠道清洁效果,因此在清洁过程中需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等合理选择肠道准备方案,特别是小儿耐受性较差,在选择过程中需以操作方便、接受度高的肠道准备方案为主,且在肠道准备中需做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以提高家属及患者配合程度,确保肠道准备效果及检查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翠,段增杰,马苏.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21,21(05):17-21.
[2]王姗姗,郭肖霞,李泽楷.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4):1942-1946.
[3]张琎,陈明锴.乳果糖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1,38(04):333-336.
[4]蒋茂林,万朝敏,谢晓丽,等.成都地区433例0~6岁学龄前儿童结肠镜检查病因学分析[J].西部医学,2021,33(03):419-423.
[5]王姣,钟雪梅,宫幼喆,等.电子结肠镜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04):75-80.
[6]豆鹏,拉姆卓嘎,王朝霞.微信公众号宣教在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1,36(02):139-141.
[7]段亚群.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用于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1):25-27.
[8]李大雷,孙军,骆培良,等.注水结肠镜检查在慢性腹痛患儿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9):2123-2127.
[9]张云霞,周婷婷,戚士芹,等.早期开塞露保留灌肠在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20,41(04):487-489.
[10]年媛媛,孟宪梅,栗鹏,等.乳果糖与聚乙二醇电解质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比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2020,25(04):221-225.
[11]胡露,何荣攀,周梦娇,等.特殊人群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案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34(05):853-857.
[12]董振银,郭宇,岳世霞.小儿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8):14-16.
[13]罗艳红,易利纯,游洁玉.不同肠道准备方案在儿童单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18(03):229-232.
[14]黄燕,魏建红,沈骁.提高糖尿病病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05):537-539.
[15]余卓文,顾莺,黄瑛,等.Bristol粪便性状评估表在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11(01):25-30.
[16]沙莎,刘佐嘉.低容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分次服用时间对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影响的前瞻性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11(01):20-24.
[17]杨荣英,何结平,袁淑卿.少年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05):32-36.
[18]简莉琴.分次或单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在小儿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8,16(20):2489-2490.
[19]杨娅,常江,吕德梅.聚乙二醇应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04):449-452.
[20]胡绍正,杜红宇,邹文书.甘露醇和蓖麻油在儿童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对比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02):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