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秀
成都市第三社会福利院 四川 成都 611330
中医发展至今,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本文基于中医理论,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和发病特点进行剖析,并给出相关中医用药方法及用药原因,尝试论证中医药医学体系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字:支气管哮喘 中医理论 效果分析
一.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中医诞生于中国原始社会,并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基本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数千年来,古今中医学者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因和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广大中医学者专家运用针灸、药疗、推拿、拔罐等中医常见疗法,配合中医草药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不仅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受疾病影响,从根本上达到了阴阳调和、气血调理的治疗目的,体现了中医治疗内外调理、治根养身的优势所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角度看来,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病理有以下几个理论分支体系:
1.风邪理论: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病,且容易反复发作,发病时病状急,不发病时与常人无异。通常来讲,发病时会伴随喷嚏、流涕、咽喉不适、鼻腔不适等症状,这些病发特征符合“风味百病之长、易袭阳位、善行数变”的病理特点。
2.肾虚理论:中医学家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支气管哮喘发病期间,发病部位载遇肺部,因此缓解的方法在于注重对肺部和肾脏的调理和治疗。
3.针灸理论: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中医特色疗法。通过钢针穿刺皮肤,刺激人体中相应的穴位,从而达到疏通经络、阴阳调理、调节脏器功能的作用。目前中医临床治疗大量采用针灸疗法,安全性高且没有副作用。
二.支气管哮喘中医病因机理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风邪息息相关,而风邪分为外风和内风。外风与肺部相关,内风与肝脏相关,所以支气管哮喘发病期间的治疗与肺部和肝脏的治疗条例密不可分。外风,就是人体以外,使得人体受风邪之风,通常会携寒携热从口鼻皮肤处吸收进入肺部,使得肺部受风,功能失调;内风,就是人体之内的风邪之风,通常会使肝脏功能紊乱,肝虚气血不足,阴阳失调。风邪之内风与外风相互作用,内外联合,使肺部和肝脏正常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肺部失调,支气管哮喘的病发也是因此而起。
支气管哮喘具有容易反反复复,治疗过程漫长,发病时气道受阻,粘膜组织充血水肿,甚至会出现毛细血管渗血的症状。结合传统中医痛瘍理论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机理进行分析,哮喘患者的的气道粘膜的这种病理改变与中医所讲的内生之痛瘍有相通之处,哮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痛瘍久溃不敛,终致气虚血療、邪毒内陷。
三.用药
在中医学看来,肺属于气的循环要脏,掌管呼吸,是人体呼吸和气体运行的核心脏器,十分娇弱,最容易受风邪,在五行之中属性为金,味宜辛,若肺部感染外邪,功能紊乱,就会使得体内气之循环紊乱,气逆而上,造成哮喘病发。在治疗当中,应当注重辛散酸收,动静相宜。因此,可以使用柴胡、乌梅、五味子、当归、白巧、麻黄、杏仁配白果、河子、荆芥、天麻、蜡衣,进行治疗和调理。
脾脏在五行当中属土,肺部在无形当中属金,脾与肺二者属母子关系,要是脾脏亏虚太久,那么,肺气一定会变现为虚弱。在治疗的时候,要是用药单单只针对肺部的补给,那么效果相当有限。既然脾肺为母子关系,那么补肺的同时也需要补脾。因此,可以使用黄芪建中汤或玉屏风散健脾补肺。黄芪建中汤中,主要有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等中草药,着重载遇温养脾胃,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玉屏风散中,黄芪相畏效相成,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两方均有培育生金、健脾补肺之意。
四.案例分析
在中医学临床治疗当中,支气管哮喘十分常见,以下是十分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案例和效果分析。
患者在形体上显得较为消瘦,平时常受风感冒,常见有咳嗽、喘气 10 余年,特别是在夜间,病情会更加严重。 2008 年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故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曾服用“信必可”作为主要治疗缓解药物,早亡服药一次,但未有成效,症状每逢冬季愈发严重。近 3 个月以来,患者咳嗽、喘气更加严重,且伴随胸闷、气短、咽喉不是、鼻塞、喷嚏严重、流涕。同时,患者咳嗽、喘气、胸闷、气短等病症每当遇冷或在夜间之时,便愈发严重,属于中医学中“哮病——冷哮”的特征。患者哮喘病史长达 10 余年,自幼在形体上显得消瘦、容易感冒,可判断为肺虚脾亏。
一诊治疗中,用药配伍为蜜紫薄、蜜款冬花、蜜百部、前胡、枯梗增强化疲之力,配伍辛夷花、苍耳子、白巧通利鼻窝;二诊治疗中配伍桑叶、巧等、合欢皮、百合、法半夏取温胆汤之意化疲宁也安神。
经过二轮治疗,加上日常调理,患者鼻炎、哮喘、失眠等病症均好,未再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