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琼
合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200
与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驾驶车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是这并不等于糖尿病朋友必须远离驾车,为什么说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开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呢?这与他们受疾病的影响,会导致眼底病变、低血糖有关,发病后视物模糊,无法看清道路,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极易有四肢麻木、手脚不协调等状况,这就给驾驶带来了较大的危险。
糖尿病对驾驶有何不利影响?
短期分析糖尿病对驾驶的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驾驶车辆、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时,如果低血糖反应发生,极易产生严重的后果,即便是轻度的低血糖,或者是症状轻微的低血糖症状,也可对驾驶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某种场合中的危险指数是相当高的,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的起因与司机低血糖发作有关。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会有以下表现:1.头晕或者昏昏欲睡;2.视力模糊;3.意识不清;4.意识丧失或者晕厥。
长期分析糖尿病对驾驶的影响,影响糖尿病患者在驾驶交通工具时的一大因素为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眼部的病变,在发生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激光眼底治疗后,会对视野和视力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不宜驾驶交通工具。另外,糖尿病也会引起神经病变,严重时不得不面临截肢的严重后果。
糖尿病司机驾驶车辆需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与健康人相比,在驾驶车辆的时候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这是因疾病的影响导致眼底病变、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引起的手脚反应不协调、四肢麻木等情况有关,由此会给驾驶带来危险。但这并不是表示糖尿病患者不能驾驶交通工具,只要能够遵守一些注意事项,控制好血糖后,驾驶交通工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首先无论是职业司机还是私家车司机,应严格遵守安全驾驶手册,一些司机处于糖尿病的某些阶段,如血糖尚未控制稳定、有急性并发症时均应暂时避免或者放弃驾驶。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视力下降、糖尿病足、心肌梗死和脑中风患者应严禁驾驶。糖尿病人员在驾驶交通工具前需要制定行车计划,尤其在路途较遥远时应确保休息、吃药等活动有明确的的时间,并能够严格执行。驾驶前不应服用引起睡意的药物和饮酒,确保血氧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车上可备有含糖的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在驾驶过程中如果出现有冷汗、心慌、头晕、哆嗦等低血糖反应时,应立即将车停在路边,迅速补充含糖食物,在休息片刻且症状有所减轻后再继续驾车行驶。切忌不可长时间的驾驶和疲劳驾驶,在连续开车一至二小时后,可换人驾驶或者找安全的地方休息一会。车上要备有可随时联系的移动电话和糖尿病识别证,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后应立即叫朋友和路人拨打120,及时送医救治。
最后,糖尿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再忙也要一定按时就餐,职业司机更需要合理计划安排每日的就餐时间,避免开夜车和上夜班。定期体检复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这是实现血糖长期控制的必经渠道,通过专业的医疗定期监测血糖和相关并发症,如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心脏血管等,初始驾驶者需要找糖尿病专科医生咨询,评估是否适宜驾车,并掌握一些注意事项。长期驾车的糖尿病朋友应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糖尿病患者日常护理如何开展?
第一,教育和认知是前提,患有糖尿病后,应多多少少对疾病有基础的认知,这样可对病情的控制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对于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同合作。随着信息的有效普及,大部分患者对于糖尿病有基础的了解,指导所患疾病背后的真相后,较多的患者能够放下心里的纠结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在控制疾病的进展方面和预防并发症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可在日常生活中查阅相关知识并弥补疾病相关知识。
第二,合理饮食是基础,病从口入,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换作话说,糖尿病可以说是吃出来的疾病。吃什么,怎么吃,这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话题,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为糖尿病的饮食做出了权威的指导,管住嘴才能实现对糖分摄入的控制,进而实现血糖的控制。总的来说,饮食原则即四个字,少食多餐。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合理的搭配食物是饮食的最基本要求,对于血糖轻度升高的患者,在单纯的饮食治疗下即可实现血糖控制,无需额外用药。
第三,运动降糖是手段,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消耗血糖,通过运动降低血糖浓度,能够实现高血糖持续造成的潜在危害性。同饮食一样均属于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因人而异,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有氧运动效果更好一点。
第四,合理选择药物是武器,药物属于效果最快和最直接的方法,除了降糖药物,降脂药和降压药物等均在药物治疗的范围。需要关注的一点是,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无法实现对糖尿病的彻底根治的。同时药物治疗没有固定的公式,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
第五,监测和控制是保障,血糖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只有患者自主的监测血糖变化,才能给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制定和调整治疗的方案。自我监测是可以实现控制血糖成功的关键,千万不要觉得麻烦就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