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莎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 四川成都 611830
周围性面瘫也被称为Bell面瘫、面神经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因各种原因引起面神经茎乳孔突段的非特异性炎症致使患侧表情肌瘫痪,典型表现是一侧面部表情肌肉瘫痪,例如口角歪斜、眼裂扩大、额纹消失、蹙眉不能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男女比例近乎相同。周围性面瘫主要影响面容,很少会留下后遗症。
周围性面瘫病因及症状
长期以来研究者认为本病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导致面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表现为面部肌肉麻痹,此外,带状疱疹也可以引起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也是导致周围性面瘫的常见原因,临床上约有80%的患者都是由于面神经炎所导致的。面神经炎是一种病毒感染造成的面神经损伤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患侧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流口水等临床症状,通过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后,大部分周围性面瘫患者都可以恢复,少数患者依然会遗留面部抽搐等后遗症。除面神经炎外,桥小脑角区的肿瘤也是造成周围型面瘫的原因之一,但这类患者相对少见,治疗手段主要是靠手术切除肿瘤。本病确切的病因还不明,其发生多数是因为出汗后体虚之人受风寒所引起,所以应避免受凉以及长时间吹风,并注意面部保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及瘫痪,前额皱纹消失、泪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泪液外溢,患侧不能做蹙眉、皱额、闭目、噘嘴等动作,鼓腮会漏气,饮食夹食常伴口水从患侧淌下等,部分患者会有舌前2/3味觉障碍以及听觉过敏等症状。该病主要影响面容,若恢复不佳,可使患者遭受严重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严重者还可导致抑郁和社会隔离。
如何治疗周围性面瘫
①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局部水肿和炎症等症状,代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尼泼松片;B族维生素: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代表药物有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抗病毒药物:若患者出现带状疱疹或耳后疼痛,需要加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代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②物理治疗:可以使用超短波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15min左右,1d/次,可以同时跟药物治疗一起进行。
周围性面瘫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需要进行消除神经水肿和病因治疗10天,水肿消除后,就要开始神经功能的恢复,如针灸,患者也可以自己选择局部按摩辅助治疗,以此来促进功能恢复。对于某些原因而诱发的难治性面瘫,患者可以采用中频电疗以及只留电点状刺激,除此之外,还可采取推拿以及电针治疗方法,还包括闪罐以及梅花针等治疗方法,但治疗方法可能会缓慢一些。
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针灸主要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急性期一般以体针为主,也就是扎在身上的针,让面部少针或者是浅针,可以减少刺激量。如果刚开始在急性期就进行过度的针灸,往往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到恢复期的时候,就可进行全方位的针灸治疗,包括头针、体针、面部微针,都可以进行治疗。但在治疗时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电针治疗,配合推拿、烤药和一些理疗设备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后遗症期也叫做痉挛期,往往出现在1-3个月后,后遗症期可出现面部抽搐、肌肉倒错、肌肉萎缩、鳄鱼泪征(患者在吃东西的时候流眼泪,即为鳄鱼泪征),这个时期的针灸要以少刺和体针为主,而且还要以扎补益气血的这些穴位为主,所以针灸治疗要分阶段、分期治疗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周围性面瘫的预防保健
①饮食保健:患者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还要及时补充粗粮、豆类以及黄豆制品;应忌生冷、油腻以及及刺激性食物,烟、酒、狗肉、羊肉以及辣椒也要适当避免;有研究发现,维生素B对于面瘫患者的恢复有一定帮助,如维生素B1、B2、B12等,除了药物外,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维生素,例如葡萄、西瓜、苹果、番茄、香菜、桃子、菠萝等,患者可在日常饮食中酌情食用;除了补充适当的维生素,还可以补充钙物质,钙物质不仅对骨骼和治理有一定益处,对面瘫的恢复效果也有一定帮助。
②避免危险因素:虽然本病还没有明确病因,但多数是由于劳累、出汗后体虚之人受风寒而引起的,因此生活中应多加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中避免受凉以及长时间吹风,注意面部的保暖;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疲劳过度等。
③日常注意事项:外出时注意面部保暖,可以带口罩出门,避免吹风受凉,回家后进行耳后热敷;积极进行面部锻炼,例如耸鼻、用力闭眼、鼓腮、皱眉等动作,对着镜子按摩面瘫面部肌肉,每日数次,帮助面部肌肉早日恢复正常;保持眼部清洁,可使用眼罩遮盖患眼或涂抹眼药膏,预防角膜以及结膜感染,尽量减少用眼;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避免坚硬的食物,尽量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饭后及时漱口,随时保持口腔清洁。
周围性面瘫预后一般良好,通常在发生疾病的1-2周就开始恢复,2-3月内即可痊愈,大部分病例可完全恢复,且不留后遗症。但患者若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即表示预后不佳,可能会遗留面部痉挛或面部抽搐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