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筋骨病中医大有可为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7期   作者:杜长明
[导读] 俗语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杜长明
        通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巴中  636700
        俗语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说人体经脉通则身体正常,不会感觉疼痛或不舒服,而经脉不通则可能会引起疼痛或疾病。人体经脉中的气血,是流通全身,循环不息的,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
一、中医观念下如何防治筋骨病
1、腰肌劳损:俯身攀足
        人们最常见的腰痛原因就是腰肌劳损,表现为反复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疼痛可随气候或劳累程度不同而变化,主要原因是人们每天坐着不动,容易造成气血凝滞,引起腰肌劳损。
        俯身攀足:全身直立放松,两腿可微微分开。先两臂上举,身体随之后仰,尽可能达到后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手尽可能触及双脚,稍停,恢复直立体位,然后再重复抓握的动作。如此为1次,可连续做10-15次,注意身体前屈时,两腿不要弯曲,弯曲将影响效果。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弯腰时要注意动作要放缓慢些。
2、“老寒腿”:不倒翁伸筋法
        每当天阴下雨或气候转凉时,常有许多患者膝关节冰冷、麻木、酸痛加重,这些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因此也被称为“老寒腿”。
不倒翁伸筋法:抱膝仰卧起坐。仰卧位,将膝部弯曲提起,双手抱在胸前,前俯后仰10次为1组,每天练3组。好比不倒翁,可逐步加大角度,熟练后越摆劲越大。
“不倒翁伸筋法”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持之以恒”便可预防“老寒腿”。做抱膝滚动这个动作时,腰部、髋关节、腿部的肌肉会收缩,能促进腰、腿的血液循环,膝盖和脚的血流自然也会变顺畅。
3、肩周炎:对墙画圈疗法
        “肩周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间疼痛明显,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肩周炎又称凝肩,就像肩膀上的一块“冰”,把肩膀的血、气及各种营养物质都给冻住了,它们动不了,就只能被堵在那,想要不痛,就要把“冰”给化掉。
对墙画圈疗法:面向墙壁,伸直手臂,对墙象征性地做画圆圈的动作。经常重复这个动作,对肩周炎的恢复将会有很大帮助。
对墙画圈疗法
甩胳膊画圈可以从小圈开始,每天根据自己的情况画,次数可逐步增加,量力而行即可。
二、中医补气血养筋骨妙方
1、以坐养神
        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毛发光泽度增加、皮肤润泽、大便通畅、睡眠良好等,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

坐姿可根据老年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如端坐、靠坐、盘坐等,但每次坐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入座时,应注意动作要轻、要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2、以立养骨
        适当的站立,可使骨骼肌产生短促迅速的缩张运动,激发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适当的站立还能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有利于大脑的适当休息,使全身舒适。立姿对老年人的活动与精神状态都有重要影响。老年人在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不宜固定某一侧。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老年人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以维持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正常功能。
3、以看养血
        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重视掌握分寸。另外还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膳食的营养搭配,保持气血充足。
4、以卧养气
        卧姿一般以向右侧卧、双腿微弯为最合理。因为这种双腿微屈、脊椎向前弯的姿势,可使全身自然放松,此时心脏不致受压,有利于心脏泵血,对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大有益处。老年人有效睡眠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时间则长得多。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应注意卫生,经常翻身,以防发生褥疮。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软,以硬板床加较软而厚的褥垫为宜。
5、以行养筋
        不拘形式地从容步行,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一般地说,年纪越大,行走的速度应当越慢,持续的时间应当越短,但年纪再大也应坚持每天走动走动。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若行走困难,应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
        结合自己的身体素质,将筋骨养生做起来,尽可能让自己远离骨科问题。
三、药方防治筋骨病
1、巴戟天浸酒方
配方:巴戟、羌活、石斛(去根)各二两,当归三两,牛膝(去苗)一(三)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生姜二(三)两。
制法:上件药,细剉,生绢袋盛,以酒一斗五升浸,密封七日开。
主治:筋骨疼痛。
用法:每于食前,缓一小盏服之。
2、地黄汁酒——(筋骨诸病)
配方:地黄汁一石,酒二斗。
制法:将上药与酒相搅,重煎。
主治:骨髓中冷痛。
用法:温服,每日3次。
说明:“地黄酒”,生地黄(洗切》一石,本臼捣取自然汁,绞去滓,用酒二斗和匀,同于瓷石器中,煎熟为度,瓷器盛贮。每服温饮一盏,不拘时候。治骨髓虚冷痛。
3、虎骨酒——(筋骨诸病)
配方:虎胫骨(真者)、萆、仙灵脾、薏苡仁、牛膝、熟地黄各二两。
制法:上药细剉,绢袋盛,浸酒二斗,饮一盏,入半盏,可得百日。妇人去牛膝。
主治:祛风补血益气,壮筋骨,强脚力。
用法:每饮一盏,另入酒半盏,服百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