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安岳县康复医院 四川资阳 642350
胃溃疡为临床多发性消化内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患者胃黏膜多有慢性缺损和破坏的情况,促使胃黏膜屏障功能显著减退,加之消化液和胃酸的反复分泌,进而引发恶性混合,造成溃疡愈合难度明显加大,严重者可进展至胃癌。那您知道胃癌疾病特征吗?又如何展开治疗呢?
一、胃溃疡有哪些临床表现?
胃溃疡以上腹部局限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多缓慢,病程可数年或数十年不等。对于疼痛症状而言,通常在餐后1/2~2h发作,胃排空后可相对缓解,即摄入食物-疼痛-缓解为规律。若患者胃溃疡创面较深,尤其是合并穿孔时,疼痛可向背部侵袭。本病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情况,以秋末冬初为好发季节,同治疗反应、情绪也表现出密切相关性。就疼痛的性质而言,以剧痛、隐痛、饥饿痛等为主,应用碱性药物可适当发挥缓解作用。若溃疡为特殊病理类型,如复合型溃疡、幽门管溃疡、多发性溃疡等,疼痛可表现为不典型的情况。除疼痛外,也可有其他胃肠道症状,如呕吐、嗳气、恶心等,其中,恶心呕吐多可对溃疡活动程度进行反应。
二、胃溃疡有哪些体征?
在缓解期,胃溃疡通常无明显体征。在发作期,若无并发症合并,仅表现为上腹部有压痛点,程度通常较轻。若有并发症,可依据并发症类型的不同,有如下表现。(1)出血:研究表示,胃溃疡为一种常见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由于血管被溃疡程度不等的侵蚀,进而导致破裂。若毛细血管存在受损的情况,仅在开展大便相关检查工作时,才将隐血问题检出。若发生破坏的为大血管,可有呕血、黑便等较为典型的体征。通常情况下,疼痛症状在出血前较为严重,出血后可消失。(2)穿孔:若经对胃溃疡进行检测,已深抵浆膜层,会有急性胃溃疡、胃穿孔事件发生,内容物可向腹腔进入,进而引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此病症,以上腹部突发疼痛、腹部层板样改变,并伴有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个别患者甚至有休克体征,情况危急。(3)幽门梗阻:若胃溃疡患者并发幽门溃疡,可明显增加幽门括约肌发生痉挛的风险,引发邻近区域组织出现充血水肿样改变,可严重对幽门过道自身所具有的通畅性构成妨碍,引发暂时性幽门梗阻。在经有效治疗,溃疡达自愈标准后,因周围组织存在粘连,或有瘢痕形成的情况,可造成器质性幽门狭窄。临床上疼痛餐后加重、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胃部有蠕动间等为主要表现。
三、如何对胃溃疡展开治疗?
(一)西药治疗方案
在对慢性胃溃疡进行治疗时,若单纯应用西药方案,则易有较高的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所取得的治愈率与单纯应用中药治疗进行比较,相对具有更高水平。且应用西药方案,疗程更短,药物以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硫糖铝最为常用,均为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的药物。此类药物在应用同时,也可取抗幽门杆菌药物联用,如甲硝唑、阿莫西林等。在治疗期间需对用药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握,特别对存在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史的患者,需立即将药物停用。临床需加大用药期间的巡视力度,以及时处理异常。对胃黏膜构成损害的药物需慎用,必须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
(二)中药治疗方案
慢性胃溃疡在中医学中,被归为“胃脘痛”范畴。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其中,以青壮年为好发群体,相较女性,男性有更高的发病率。采用中医对本病进行治疗时,需遵循施治原则。现阶段,经现代中医学研究示,应用中药展开对胃溃疡的治疗,其机制是通过对胃黏膜防御因子增强,攻击因子削弱,胃动力增强等发挥作用。也有报道指出,现阶段对胃溃疡进行治疗,可对胃内大脑自主神经分泌进行有效调节,进而使症状得以显著改善,且大脑内分布的乙酰胆碱转移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单纯应用中医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有较低的不良反应率,且复发率也居较低水平,但在治愈率方面,不及西医,且给药疗程较长。研究表示,在半夏泻心汤给药基础上,与四逆汤联用,可达到89%治疗总有效率,处方由半夏、柴胡、黄芩、蒲公英、党参、白芍、炙甘草等组成,并可依据患者所存在的体征进行随证加减。
(三)手术治疗
临床在对罹患胃溃疡的患者展开治疗时,通常需先考虑内科保守方案,包括胃黏膜保护、H2受体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但是若经系统、全面的保守治疗,呈现出效果欠佳或是无效的结果,可展开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对指征进行严格把握,通常在对胃穿孔、胃出血等并发症进行防范时而开展手术。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对其饮食规律进行掌握,若不合理,需对癌变引起重视,在采用药物进行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需依据需要,考虑采用手术的方式处理。
四、小结
临床有多种对胃溃疡进行治疗的方案,包括西医、中医以及手术等。应用单纯西药方案,存在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高的问题,但疗程相对较短,治愈率居较高水平。而单纯应用中医方案,可规避在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方面的不足,但治愈率不及西医,疗程相对较长。故可考虑中西医联用,且依据需要,可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需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的饮食、运动行为,以从根本上,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