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振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广东 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 对于脑梗死病人接受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脑梗死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所选病人全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时间窗的差异对所选脑梗死病人进行分组,其中一组40例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其纳入到研究组,剩余一组40例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3小时至4.5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其纳入到对照组,对比两组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组脑梗死病人临床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在脑梗死病人发病之后3小时内为其提供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神经功能;
脑梗死病灶主要是通过缺血中心区和四周缺血半暗带所组成,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流产生改变,严重者会产生中央坏死区域不可逆坏死,对于病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临床中需要对脑梗死病人开展积极有效的救治[1]。溶栓治疗属于一类能够快速帮助脑梗死病人闭塞血管开放的新型治疗模式,能够加快局部受损区域再灌注,有效处置可逆性损伤状态下的神经细胞,加快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阿替普酶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作为一类内源性酶,能够十分容易在血栓体内将纤溶酶原进行激活,将其转化成为纤溶酶,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在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严格监测病人的出血症状,不同时间窗下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所获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2]。本文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脑梗死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对于脑梗死病人接受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脑梗死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所选病人全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时间窗的差异对所选脑梗死病人进行分组,其中一组40例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其纳入到研究组,剩余一组40例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3小时至4.5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其纳入到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41岁至71岁,平均53.08±3.36岁;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42岁至73岁,平角裤53.11±3.36岁。
关于两组脑梗死病人的入选标准:全部符合疾病的临床诊断,全部自愿接受本次课题研究。
关于两组脑梗死病人的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具有其他脑血管疾病的病人。
1.2方法
研究组病人在发病之后的3小时之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为脑梗死病人提供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0.09mg/kg,注射时间保持在1分钟,之后为病人提供静脉滴注阿替普酶,剂量为0.81mg/kg,静脉滴注时间保持在1小时,治疗之后24小时为病人开展颅脑CT检查,观察颅内是否产生出血表现,如果存在出血,马上根据上述方式继续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如果未产生出血,那么需要指导病人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口服剂量为75mg,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口服剂量为100mg。
对照组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的3小时至4.5小时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与研究组一致。
1.3评价标准
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之后的卒中量表评分降低幅度超出90%,判定属于显效;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之后的卒中量表评分降低幅度在45%至89%,判定属于有效;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之后的卒中量表评分降低幅度不足45%,判定属于无效[3]。
1.4统计学计算
本组对比研究所获各项数据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开展计算,对于符合正态分布同时方差齐的计量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方式进行表达,两组之间的对比通过独立样本t开展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数进行表达,两组之间的对比通过X2开展检验,统计计算得出P值作为判断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参考数据。
2结果
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组脑梗死病人临床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两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脑梗死属于一类多种因素引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十分容易造成相应部位脑组织缺血并且缺氧,进一步发展成为软化坏死,导致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出现。关于脑梗死疾病的临床发病率非常高,病人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同样逐年升高,因此临床中为脑梗死病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资料认为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所获得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4]。根据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选择脑梗死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所选病人全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时间窗的差异对所选脑梗死病人进行分组,其中一组40例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其纳入到研究组,剩余一组40例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3小时至4.5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其纳入到对照组,对比两组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表明,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组脑梗死病人临床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随着病人病程时间的不断延长,能够引发缺血中心区和四周缺血半暗带缺血时间随之延长,造成疾病预后效果差,所以临床中及早为脑梗死病人提供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更好[5]。
综上所述,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最佳,属于最理想的溶栓治疗时间窗,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降低病人住院所需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风险,具有推行空间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斯焓.不同时间窗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11):2615-2616.
[2]郭岩,张翠宏,王海洋,林亚楠,王玉,孙晓培.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6):2054-2058.
[3]林玉全,王升武,辜忠灵,邓琳,文贵斌,陈云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不同时间窗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07):402-404.
[4]陈翠荣,白青科,赵振国,赵晓晖,隋海晶,沈健,陆练军.多模式MRI指导下不同时间窗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06):343-348.
[5]吴娅,刘承春,李玮,梁春荣,黄书翰,王欢,李小树,张猛.5种评分系统对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差异的比较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17):1744-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