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手法治疗上后锯肌损伤患者21例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8期   作者:崔佳智,郝明,张立新
[导读] 本文旨在介绍笔者运用动态手法治疗上后锯肌损伤所致项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体会,并对疾病相关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崔佳智,郝明,张立新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笔者运用动态手法治疗上后锯肌损伤所致项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体会,并对疾病相关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臀部疼痛;骶髂关节紊乱;梨状肌综合征;手法治疗
        项背部疼痛患者是骨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菱形肌损伤、项背部筋膜炎为多见,笔者发现上后锯肌损伤可单独或合并上述疾病共同导致项背部疼痛症状,临床上经常被漏诊及误诊,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笔者运用手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门诊2018-2020年的上后锯肌损伤患者共21 例, 其中男12 例, 女9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67岁; 病程6天-1年。
1.2诊断依据
(1)颈椎下段至胸椎与肩胛骨之间区域疼痛,为深层组织胀痛、酸痛。
(2)上述区域深部组织压痛,有时可触及条索
(3)有上肢力量训练史,慢性阻塞型肺病、肺心病等导致呼吸困难疾病病史
(4)深呼吸及提拉重物时疼痛加重
(5)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除外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项背部其他肌肉软组织损伤
2.治疗方法
        以左侧病变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首先以滚法放松患侧项背部肌肉,至局部有温热感,拇指按压寻找周围阿是穴,采用点按手法放松至局部得气。右手拇指定位T2-T5棘突对应肩胛骨脊柱缘,左手托起患侧上肢,外展100°-110°,内收患侧上肢,过胸部后伸向患者对侧下肢,同时嘱患者转头注视对侧下肢,并保持头部固定。必要时可用双侧拇指加大按压力量。注意力量不宜过大,次数不超10次,避免加重肌肉水肿,术毕用掌根顺肌纤维方向捋顺肌肉。
        以上手法每隔3日操作一次,2周为一疗程,嘱患者避免颈肩部剧烈活动,提拉重物,每日自行热敷患处。


3.疗效观察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骶髂关节损伤及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评价标准制定:
        治愈:疼痛消失,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疼痛减轻,压痛减轻,但提拉重物仍痛。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经统计,所有病例经过1疗程治疗后,且随访两个月,治愈7例,好转11例,未愈3例,随访复发5例。有效率:85.7%,复发率23.8%。
4.讨论
4.1上后锯肌损伤的诊断
        众所周知,临床上项背部疼痛为常见疾病,在这类患者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菱形肌损伤及筋膜炎较为多见,上锯肌损伤较为少见,且其疼痛部位多为肩胛骨与脊柱之间,可引起患侧上肢尺侧疼痛并放射至第四、五手指。其症状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相似,故容易误诊。加之其多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同时出现,给诊断增加了难度。但仔细的体格检查可鉴别,由于上后锯肌引起上肢疼痛并非神经卡压造成,故臂丛牵拉试验及椎间孔挤压试验均为阴性,上肢腱反射及病理反射也均正常。菱形肌损伤疼痛多局限于肩胛骨内侧缘,无上肢疼痛,且由于其相对上后锯肌靠外故压痛较浅,可鉴别。
4.2上后锯肌损伤的治疗
        目前针对上后锯肌损伤的中医治疗报道以针刀及针灸治疗为主,手法治疗报道较少。针刀及针灸治疗上后锯肌损伤均取得了较好疗效[1-2],但笔者认为针刀及针灸均为有创治疗,上后锯肌解剖位置较为深在[3],且其施术部位为肌肉起止点处,上后锯肌止点为第2-5肋骨肋角的外侧面,此处临近肺脏,操作不当或患者治疗时不配合,活动身体均易造成气胸。而手法治疗为无创治疗,且可多次治疗。由于上后锯肌位置较深,外层有斜方肌和菱形肌覆盖,传统手法较难深透至患处,动态手法可以在肌肉运动中作用患处,较好的避开其他肌肉遮挡,方便力量作用于患处。目前本疗法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尚需大样本观察,远期随访,是否可合并物理治疗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史国屏 张建明.起止点粗针短刺加拔罐治疗上后锯肌损伤53例[J].山西中医,2012,28(8):33
        [2]张铁英.微创针刀松解术治疗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3):463-480
        [3]朱光琼.刘建.丁九阳.李寿田.上后锯肌肌构筑及肌内神经分布的实验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6,24(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