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念
重庆市东南医院 401336
【摘要】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实施华法林治疗,对比治疗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房颤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和房颤卒中风险评分(CHADS2)。结果:观察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CHADS2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HAS-BL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房颤患者采取抗凝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可有效降低治疗不良事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抗凝;药物不良反应;心内科;治疗不良事件;房颤;治疗效果
在心内科,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疾病中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以房颤为简称,也是比较多见的器质性心脏病[1]。有调查表示[2],随着年龄的增加患房颤的概率随之增加,低于60岁的患者中只有1%的发生率,但是超过75岁的老年人中具有高达10%的发生率。按照房颤发生时的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以及持续性房颤,前者可自行恢复,且间歇性发病,而后者不能自行恢复,且持续时间不低于7天。房颤会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有较高的致死率,应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而对病情控制并对体征改善[3]。临床上对于此病常实施抗凝药物和控制心率药物治疗,但是应对药物种类谨慎选择,确保药效和安全性。有研究表示[4],针对心内科诊治的房颤患者采取抗凝药物治疗,可有效的降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同时药物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少,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利于疾病的恢复。所以,本对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共94例房颤患者实施研究,均采取抗凝药物治疗,分析其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心内科收治的94例房颤患者(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9~85岁,平均年龄(66.87±2.50)岁,房颤类型:阵发性房颤27例、持续性房颤2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67.28±2.48)岁,房颤类型: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19例.两组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本研究经伦理会审核并批准;符合房颤中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的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年龄不限;性别不限。
排除标准:未明确诊断;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糖未控制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参与其他研究者;精神疾病者;沟通障碍者;认知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房颤鉴别
一般情况下,房颤分为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其中阵发性房颤的判定标准为房颤本身带有间隔性,同时可自行恢复,而且发作持续时间低于48h。而持续性房颤的判定标准是房颤发作存在持续性,同时不可以自行恢复,而且不低于1周的持续发作时间。
1.2.1 治疗方法
47例患者都实施基础性治疗,具体操作心力衰竭预防、、心率纠正、心肌缺血调节、稳定血压和血糖等。
对照组:阿司匹林。口服阿司匹林(河北金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4268)50mg,3次/d。
观察组:华法林。口服华法林(山东安弘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01),第一天服用2.5mg,3次/d,后每天2次或者每天1次;每隔2天对INR比值进行检测,同时根据该数值对此药的用法用量进行调整,确保此数值在2.0~3.0之间。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不良事件:脑卒中、死亡、脑出血。
②药物不良反应:咯血、牙龈出血、鼻粘膜流血、便血。
③房颤卒中风险评分(CHADS2)[5],其中C的危险因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计1分;H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计1分;A危险因素为年龄不低于75岁计1分;D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计1分;S的危险因素是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计2分,总分6分,分数越高表示卒中风险越高。
④房颤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6],其中H的临床症状是高血压计1分;A的临床特征为肝功能异常或(和)肾功能异常各计1分;S的临床特征为卒中计1分;B的临床特征为出血计1分;L的临床特征为INR波动大计1分;E的临床特征是老年不低于65岁计1分;D的临床症状为酒精或药物各计1分,最高分为9分,分数越高表示出血风险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1.0分析数据,治疗不良事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用(%)表示,行X2检验,房颤出血风险以及房颤卒中风险评分均用(x±s)表示,行t检验, 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不良事件对比
观察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2.77%,对照组为34.0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1。
2.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对照组是19.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CHADS2评分和HAS-BLED评分对比
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观察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从而增加了某些老年疾病的发生率,作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房颤在老龄化严重下发生率显著增加[7]。房颤易导致栓塞性疾病,存在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都很高[8]。为了对病情进一步控制,规避高危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需保证治疗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9]。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药物,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对合成环加氧酶的过程进行抑制,进而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10]。然而在治疗房颤期间起到的预防不良事件的效果并不理想。华法林同样是一种抗凝药物,为双香豆素衍生物,会对凝血因子的活化产生抑制作用而对新的血栓形成产生抑制,影响延展和扩大血栓,对血栓抑制的基础上影响新的血栓形成,降低血栓脱落和发生栓塞的风险,便于机体纤溶系统将已经形成的血栓清除。可对合成的凝血因子有效抑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较低,同时有较少的不良反应,然而在临床应用用仍然存在问题。例如,华法林易引起过度抗凝的问题,进而使出血的风险增加,让患者位于危险环境中,有研究表示[11],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同不良反应如出血等存在正比,某些患者比较恐惧异常出血,所以对于普遍应用华法林产生了限制作用。所以,为了将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对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治疗不良事件的风险有效控制,医生需要对华法林药物的掌握程度加深,同时对于有关禁忌高度重视,对于药量合理使用,同时对于患者体征改变密切注意,避免出现严重出血,促使药物安全性提高。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表示利用华法林治疗可使患者体质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对于药物剂量合理控制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患者出血以及卒中的风险。同时在李涛[12]的研究中,共纳入100例心内科纠正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华法林以及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3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为6.38%,对照组为19.15%。同上述研究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存在个体差异,从而获得的结果不够精准,日后可大量增加研究病例数,以此获得更加精准的试验结果。
总而言之,心内科的房颤患者经抗凝治疗可使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有效降低,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宗蔚. 心内科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研讨[J]. 保健文汇,2021,22(11):39-40.
[2] 陈红锦. 心内科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特别健康,2020(6):122.
[3]陈啸峰.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 蛇志,2020,32(3):308-309.
[4] 田德廷.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1,7(1):17-19.
[5] 任振龙. 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及体表心电图f波振幅分析[J]. 临床研究,2021,29(2):69-70.
[6] 张文博,李娜.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4):82-84.
[7] 陈晓琼. 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衰弱水平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2):224-225.
[8] 路晶. 低剂量新型抗凝药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J]. 淮海医药,2021,39(2):173-176.
[9] 毕静. 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达比加群酯的运用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2020,26(25):46-47.
[10]张莹. 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9,25(31):124-126.
[11] 孟令诗. 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1):66-67.
[12]李涛. 心内科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研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6):2721-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