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艳
河南省禹州市中心医院,河南禹州 461670
摘要:目的 研究CT在肺癌患者诊断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至我院进行CT胸部断层扫描的40例肺癌患者,将CT扫描结果和病理分析结果加以对比,评价CT在肺癌患者诊断筛查中的准确率。结果 CT检查共确诊37例,准确率达92.5%,和病理分析结果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ρ>0.05)。40例患者中周围型肺癌26例,确诊率为96.2%(25/26),中央型肺癌14例,确诊率为57.1%(8/14),CT检查诊断筛查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要高于中央型肺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CT对肺癌患者诊断筛查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CT检查;肺癌诊断;临床应用
引言
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一,女性则居第二。肺癌临床表现症状较多,体征的有无、轻重和出现时间与肿瘤部位、病变类型、有无转移和并发症密切相关。早期肺癌较少出现不适,易被忽略。中央型肺癌症状出现较早且病情重,周围型肺癌症状出现晚,症状轻。肺癌的症状大致分为: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肺外症状、浸润和转移症状。当前超过八成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外科手术治疗机会,因此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至关重要。CT对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是普通X线的5-9倍。根据美国一项肺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表明,CT较X线胸片降低肺癌死亡率达到19%。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可以使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65%-75%。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至我院进行CT胸部断层扫描的40例肺癌患者,其病情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肺癌的诊断标准,患者主要表现出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气短、胸痛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其中男性22例,占比55%,女性18例,占比45%。患者年龄范围在3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3±2.9)岁。病程在7个月-3年之间,平均为(13.5±2.2)月。确诊患者中吸烟者为25人,15人为非吸烟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使用16层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抬举,使用吸气末单次屏气扫描。螺旋扫描模式,将螺距设置为≤1,机架旋转时间≤1s,扫描矩阵设定≥512*512。操作人员将参数调整为管电压100kv,管电流0.51-0.8mSV(<1.5mSV)。进行靶扫描,扫描过程中发现可疑结节,则以结节为中心上下扫描15mm。扫描层厚或间隔均为0.625mm,Pitch为1.375:1。重建算法为CHEST,ASIR重建为30%,FOV为16cm×16cm,采用大视野,FOV=L。没有迭代重建技术的可采用120kV、30-50mAs的扫描参数。受检查者接受辐射剂量为1.09mSV。扫描时开启“dose report”功能,以便实现机器自动生成剂量报告。依据CT下肺结节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分为纯磨玻璃样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外科干预指征为结节超过8mm,CT值大于-550HU。当患者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时则先确定其对碘无过敏反应,无反应者则以每秒2.9ml的速度注射碘海醇75ml,注射部位为肘静脉处。必要时引导病人保持适当呼吸速度,在注射完碘海醇后的20s、80s、140s、200s时扫描肺部。由资历深厚的医生对成像进行观察,将其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阅片时使用工作站或PACS阅片,纵膈窗窗宽350-380HU、窗位25-40HU,肺窗窗宽1500-1600HU、窗位-650-600HU。使用MPR、CPR、MIP、3D阅片。标注结节所在图层编号、完整报告结节部位、密度、大小、形态等,同时记录其他异常如肺气肿、肺纤维化等。
2 结果
CT检查为局灶性纯磨玻璃结节pGGN,边缘光整,直径在5mm以下,CT值在-650HU,无肿瘤CT血管成像征。CT检查为原位癌的肿瘤外血管生成期则在云雾状密度影中可见周边有微细血管进入内部。微浸润性性腺癌则可在混合密度结节中可见肿瘤内局部增粗血管被强化,血管更粗更密集,甚至出现血管湖,无论大小,实性部分不超过5mm,强化净增值超过30HU。浸润性性腺癌CT增强扫描可发现分叶状的实性结节或在结节边缘部分出现肿瘤微血管征,出现胸膜凹陷征,在结节周边还可出现小棘状突起或细毛刺征。边缘有毛刺或边界不规则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增加5倍,具有胸膜凹陷征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增加1倍,血管征恶性概率增加70%,分叶状恶性概率增加10%。
CT对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和病理分析结果比较如表1所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40例肺癌患者经CT检查40例患者中周围型肺癌26例,确诊率为96.2%(25/26),中央型肺癌14例,确诊率为57.1%(8/14),两种肺癌类型确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CT检查可以及时对是否有早期肺癌征象进行准确判断,尤其是对45-70岁之间的人群,进行CT断层分解图像,密度分辨率高。若采用X线拍片则会导致整体的重叠图像。公众人群不超过5mSv,一年小于十次的筛查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负面影响。CT检查出的非钙化实性结节中24.3%、非实性结节中25.8%、部分实性结节72%为肺癌。经CT检查出的I期肺癌和部分Ⅱ期肺癌及时手术后可长期存活。因误诊或漏诊的Ⅰ期肺癌患者部分会在5-8年内出现癌细胞转移或死亡。
我国烟民低龄化趋势增强,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国民健康。肺癌具有病情迅速恶化、治疗难度大、预后效果不佳的特点。大多数患者初期不会有明显不适,当不适加重时往往进入中晚期阶段,甚至出现淋巴结转移现象,致死率较高。根据研究表明,大多数肺癌患者早期临床表现是孤立性肺部结节的出现。因此,在早期进行CT检查能够对出现的肺部结节进行捕捉,判断其病变程度。较长一段时间内,以X线拍片的方式进行体检普查,肺癌查出率不尽如人意,对较小的肺部结节诊出率不高,易漏诊和误诊。CT筛检肺癌的优势在于图像成像清楚,可直观显示病灶形态和血供情况,将患者胸部和肺部病变情况及潜在恶化趋势通过不同层面加以显示。CT检查作为无创手段,减少了患者受到的物理损害,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在临床应用中,CT较大的辐射剂量不能使患者频繁接受检查,所以出现了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方式加以改善。通常而言,低剂量CT扫描更适用于健康人群普检。与常规CT扫描(180-220mA)相比,低剂量CT(不超过30mA)可使患者所受X线照射剂量减少80%以上,减少了X线可能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参考文献
[1]马绍琴,齐钧.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 27(7):107-108.
[2]席晓娜,胡鹏飞.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27(4):83.
作者简介:高艳艳(1981-),女,河南禹州,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院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