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8期   作者:李军
[导读]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情况
        李军
        湖北省十堰市铁路医院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情况。方法10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原体分布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并观察记录患者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10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原体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链球菌>酮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需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衣原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显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使用率为42.00%、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为36.00%,第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18.00%、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19.00%、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使用率为20.00%、氨基糖苷类使用率为3.00%、其他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0%。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喹诺酮类使用率为57.50%,第二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使用率为27.50%、其他联合用药使用率为15.00%。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8.00%(8/100),联合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7.50%(3/40)。结论 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病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特征,应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原体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而保证临床疗效。
        关键词:呼吸系统感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0.78±25.16)岁;呼吸系统感染类型:上呼吸道感染34例,肺部感染41例、急性支气管炎25例。患者入院时存在咳嗽、咳痰、气促、喘息、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及全身症状。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沉等检查,同时行胸片等影像学检查。同时,采集患者血液、痰液及分泌物样本进行血培养、痰培养、分泌物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确诊为呼吸系统感染。
        1.3观察指标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呼吸系统感染诊断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所用抗菌药物类型、疗程、是否联合用药等情况,同时追踪调查评估患者疗程、药物更换及预后转归情况。此外,结合患者临床检验结果,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统计不合理应用情况。
        2结果
        2.1病原体分布情况10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原体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链球菌>酮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需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衣原体。见表1。其中24例患者为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9例患者为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2.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0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显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最高,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其他类抗菌药物。见表2。100例患者中,40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其中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喹诺酮类占比57.50%(23/40),第二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占比27.50%(11/40),其他联合用药占比15.00%(6/40)。
      
        2.3用药合理性评估100例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中,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2例、抗菌药物用量不当2例,疗程不当1例,抗菌药物更换不当1例,联合用药不当2例,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8.00%(8/100)。40例抗菌药物联用治疗方案中,联合用药不当2例,抗菌药物用量不当1例,联合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7.50%(3/40)。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应用广泛,且各类药物的消耗量较大,但滥用抗菌药物引起的危害相对严重,是医护人员应当注意的,要求严格围绕疾病指征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数量较多,因此呼吸内科应用抗菌药物较为频繁。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应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酶抑制剂与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等,属于肺部感染常用药物。莫西沙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应用频繁度极高。碳青霉烯类药物在非重症感染中的应用普遍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基本规范。长期使用或不规范更换药物,可能会加大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几率,疾病控制难度增大,不利于整体疗效与服务效益提升。联合应用占比相对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心血管风险与二重感染的几率,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有效展开。病原学检测发现革兰氏阴性菌居多,包括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等,与患者结构性肺部疾病有关,尤其是慢阻肺等类型患者的疾病易反复发作,耐药性的发生几率随之增大,因此应当加大病原学检测频次,以尽快达到目的性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追踪调查患者预后显示,89例患者治疗后均好转痊愈,11例患者根据病原学调整抗菌药物方案疗效显著提升,预后较好,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合用药合理性分析显示,多数患者获得了合理抗菌治疗,因而抗感染效果较好,但是需注意临床治疗中存在经验性用药情况,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生化检查指标,及时改进病原学调整抗菌药物方案,以保证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病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特征,应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原体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而保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晓雨,周昕,张子豪,等.头孢替安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应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6):714-718.
        [2]陈晓艳.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20,36(5):20-21.
        [3]金春芳.美洛西林-舒巴坦对不同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抗感染药学,2020,17(1):84-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