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策略及其分布特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8期   作者:王婧 兰洁
[导读] 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策略及其分布特点
        王婧   兰洁
        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眉山  620500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策略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治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接收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92例列为观察对象,回顾病例,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策略、分布特点。结果:92例患者经检验发现,革兰阳性及阴性菌、还有真菌属于常见的致病菌,不常见的病菌为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对收治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进行分析,经检验发现多数细菌为兰阳性及阴性菌、真菌,故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中,需要针对以上细菌进行针对性检验。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策略;分布特点

        近年来,因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增加了食物中毒发病率。而食物中毒是指患者在食用了有细菌污染过的食物后形成的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1]。引发食物中毒的原因较多,因素不同,且患者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经临床统计,目前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类型为细菌性。而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而且其他细菌也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发挥了一定作用[2]。因此,细菌性食物中毒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但在疾控中心开展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中,因设备、检查方法等的影响,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策略及其分布特点,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接收的细菌性食物中毒92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92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52例、40例,年龄15-68岁,平均(41.57±4.07)岁。
        纳入标准:所有参与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无语言障碍者;无认知功能障碍者;无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验之前,需要先完善食物中毒检查的制度,准备好检查中所需要的材料、样品,并对检验项目人员实施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规范的检验方法,使其可以从容面对暴发性事件。此外,需要做好实地考察,对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可能出现的病菌、传播途径等做好相应的了解,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呕吐物、剩余食品等样本进行收集,最后进行检验。
        目前,我国的食物中毒细菌检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即一是增菌,二优势菌观察、三是分离培养,四是生化检验,五是血清凝结试验等。现针对以上方法进行分析,其中增菌是在培养基中,将剩余的食品、呕吐物放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之后将样品涂抹在平板上;优势菌观察是检验人员将液体样品直接涂片,如为固体样本,需要在涂片前应用生理盐水将其磨匀,之后开展革兰染色,即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并在镜下观察反应过后的数量、形态,并对其进行判断。分离培养即在分离时,需要按规定进行培养,用血浆凝固酶对目标菌进行平板分离。生化检验时采用数码法,即通过鉴定系统过行细菌检验[3]。在血清凝结试验检验时,可以观察到样品的生化反应与形态等。
        检验之后,对检出的细菌类型与数据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3观察指标
        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策略、分布特点。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分析,若数据存在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2.结果
        92例患者经检验发现,常见的病菌为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真菌,不常见的病菌为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见表1。
     
3.讨论
        食物中毒属于最常见的一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食物中毒类型也较多,主要以细菌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细菌食物中毒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而引起细菌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较多,如葡萄球菌、沙门菌等,虽此病症发病率较高,但病程较短,恢复较快,有较高的预后效果[4]。因此,细菌食物中毒已成为疾控中心必要的一项防控工作之一。
        细菌食物中毒属于急性事件,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检验致病菌、提高治疗效果,成为了疾控中心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以往,在疾控中心进行细菌食物中毒检验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分离鉴定法,这种方法虽检验准确率较高,但检查时间较长,且效率较低。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检验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临床在细菌食物中毒致病菌筛查时,采用仪器进行筛查。目前,细菌食物中毒检验时临床采用了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技术,通过以上检验技术,可以对特定的病原菌进行检验,以此来缩短检验时间,并通过制备检验样品,使其可以以混合样的形式反应出来,最后再用温扩增技术对病菌进行筛查。此外,在病菌筛查过程中,可以根据病菌退火温度来明确病原菌,最后再用生化检验的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别[5]。本研究显示:92例细菌食物中毒患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真菌,不常见的病菌为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30.44%、28.26%、23.91%、8.70%、8.70%。由此说明,通过检验方法,可以了解细菌食物中毒的细菌分布特点,使疾控中心在今后的细菌食物中毒检验中了解细菌的分布特点,有助于提前做好检验准备,为患者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策略较多,可以及时了解致病菌的分布特点,为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忠维.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21(12):111+113.
        [2]石晓娈.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01):174.
        [3]修敏.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97-298.
        [4]冯贤贵.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4):19-20.
        [5]李琼,刘丽.小议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12):12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