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声
冕宁县漫水湾镇友松医院 四川冕宁 615600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病例样本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分组模式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均35例。对照组患者为基础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为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冠心病;心绞痛;生活质量
冠心病属于冠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血氧供应不足,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绞痛属于冠脉供血不足及心肌缺氧缺血引发的胸部不适或胸痛,患者主要表现为前胸阵发性压榨疼痛,疼痛部位多为胸骨后侧及心前区等[1]。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采用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此类药物短期疗效显著,主要缺陷为副作用多发,停药后大部分患者复发。传统中医理论对心血管疾病研究内容丰富,血府逐瘀汤为传统中药组方,本研究择取本院患者为基础评估样本,探究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病例样本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分组模式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均35例。全部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均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无药物过敏,且同意参与研究。总结分析两组基线资料,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跨度区间范围值51-72岁,平均(61.58±2.79)岁,病程统计中位数(3.06±1.15)年,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跨度区间范围值53-70岁,平均(61.65±2.74)岁,病程统计中位数(3.12±1.27)年,基础资料对比分析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基础西医治疗,每日口服异硝酸山梨酯片3次,单次服用剂量为10mg;每日口服卡托普利片3次,单次服用剂量为5mg;每日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次,单次服用剂量为25mg,共用药4周。
研究组患者为血府逐瘀汤治疗,药物组方成分为柴胡3g、桃仁12g、桔梗5g、川芎5g、牛膝9g、生地9g、当归9g、红花9g、枳壳6g、赤芍6g、甘草6g。如患者气虚,加入人参10g、麦冬10g、黄芪15g;如患者阴虚,加入西洋参10g、五味子10g、麦冬10g;如患者阳虚,加入桂枝10g、薤白10g。上述药物组方患者每日均需服用1剂,水煎并取汁300ml,早晚各服用150ml,共用药4周。
1.3评价标准
评估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如治疗后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则为显效;如治疗后心电图检查T波倒置变浅,房室传导阻滞显著好转,则评估为有效,其他评估结果均为无效。统计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利用SF-36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软件为本研究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2.2对比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3、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与人体内脂代谢异常相关,患者冠脉内膜大量堆积脂质类物质,并形成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腔闭塞狭窄,心肌细胞血氧供应量严重不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等,可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采用扩张冠脉及调节心脏功能类西药治疗,此类药物无法清除病因,停药后患者症状易反复,其副作用多发。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痛、胸痹,致病因素为气滞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血府逐瘀汤为传统中药组方,其主要功效为疏通淤堵的血脉,清除淤血,恢复气血运行。组方中当归及川芎具有活血养血之功效,并可散结通阳。牛膝、桃仁、红花及赤芍均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桔梗可载药上行,其主要功效为祛痰宣肺,可缓解胸闷不畅等症状。柴胡可理气疏肝,升举阳气,透表泻热。甘草能够调和药性[2]。血府逐瘀汤组方兼顾气血,升降兼具,可清除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配合辩证治疗模式,可实现个体化治疗及整体化治疗。总结研究数据,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柏林.黄芪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4):228-230.
[2]李琴玉.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