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雷 吴亮亮
浙江乐清市中医院 325600
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挖掘归纳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总结用药规律,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纳入乐清市中医院2020.1.23至2020.2.12期间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3例,采集患者临床信息,用Excel软件建立临床方剂基础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符合的病例。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采用描述性分析,并对频数最高的23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处方的药味数、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及相关药物聚类等角度,总结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33首,涉及中药73味;其中用药频次最多者为藿香,其后依次为苍术、连翘、厚朴、苦杏仁、陈皮、槟榔、黄芩。药性频数最多的为 “温”、“寒”,药味频次最高的是“甘”。聚类分析结合临床经验,为主进行配伍。结论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总结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规律,归纳出宣肺透邪法是用于新冠病毒性肺炎卫气分阶段,也就是轻型(湿毒蕴肺)、普通型(疫毒闭肺)主要治疗原则。
关键词:新型冠病毒性肺炎,中医药疗法,宣肺透邪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一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以来各地蔓延,各个地区采取了各种积极的抗疫措施。截至2020年2月29日,温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504例[1],累计死亡1例,其中中医药疗效肯定,在新冠疫情的抗击起到重要作用[2]。为了进一步总结中医临床用药、组方规律,进一步探讨病因病机,以期更好的指导疫情的治疗。本文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临床中药处方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所有处方来源于2020年1月23日一2020年2月12日(乐清市中医院确诊病人的临床中医药处方)共33张。上述数据均收自乐清市中医院住院系统。所有患者均为确诊的轻型、普通型病例。
1.2处方处理:按照201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统一处方中所呈现的药物名称。将同类药物的名称按照上述教材中的命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如藿香与广藿香、厚朴与姜厚朴、苦心仁与燀苦杏仁、酒黄芩与黄芩、白芍与生白芍等。药性方面将温、微温归为温;大寒、微寒归为寒。
1.3统计方法:通过Excel创建“临床方剂数据库”,数据库内容需要包括处方号、性别、年龄和处方药物。
2、结果:
2.1药物频数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3例患者,33份病案数,总共73种用药种数,累积用药频次为534次。前23种中药频数(大于等于10次)占总共73种中药频次的60%,为高频药物。据结果,用药次数最多的药物为藿香,次数为27次,频率1为5.34%,频率2则为81.8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运用频次前23位的药物详细频次与频率见表1。
2.2 药物性味分析:
参照《中药学》中的四气五味,将中药药性药味进行分类,在33份病例中,对使用的73种中药药物的性味进行频数分析,可以获得药性有效数据共66个,药味有效数据共112个。据结果,寒性药物在所用药性频数中居于高位,频数为28次,占药性比例为42%。共获药味的有效数据112个,其中甘味药物在中药药味频数中使用居于首位,频数共计34次,占药性比例30%,有关于具体中药药物的药性药味及其使用频次、频率情况可见表2。
2.3药物归经分析
参照《中药学》中的归经,在33份病例中,对使用的73种中药药物的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可以获得归经有效数据共167个。据结果,肺经药物在所用药性频数中居于高位,频数为46次,占药性比例为27.64%,有关于具体中药药物的归经及其使用频次、频率情况可见表3
2.3聚类分析
本研究选择组间联接法将用药频次≥10的23种高频药物使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可将使用的高频中药分为5类,第一大类中有苍术,厚朴,藿香,连翘,陈皮,槟榔,贯众,羌活,荆芥,牛蒡子,紫草。第二类:紫苏 第三类茯苓,生姜,第四类苦杏仁,桔梗第五类南沙参,姜黄,蝉蜕,黄芩。具体见图1 。
图1:
3、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疫病范畴[3],“寒”“湿”为此次疫情主要病因,病位在肺,且伤及心、肝、胃、肠,主要病机为寒、热、湿、 毒四者错杂。宣肺透邪是治外感温病的大法,尤其对于疫戾。《温疫论》“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王金榜等认为是湿性浊毒,属于杂气,治疗上注重湿邪的祛除,芳香化浊避秽,透表散邪,升降脾胃,给邪以出路[4]。潘芳等认为其病机为湿毒盘踞膜原,可有寒热从化,影响气机升降,可耗伤正气、化热、化寒、夹寒、夹瘀,应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宣肺降气、清解相合为治则[5]。例如普济消毒饮共14味药,透邪宣肺药就有大力子、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升麻、僵蚕、薄荷、黄连、黄芩10味。清瘟败毒饮共14味,透邪宣肺药就有黄连、黄芩、石膏、栀子、竹叶、连翘、桔梗7味。甘露消毒丹共11味药,透邪宣肺药有黄芩、石菖蒲、藿香、连翘、薄荷、射干6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清肺排毒汤共21味药,透邪宣肺药有麻黄、桂枝、藿香、石膏、杏仁、生姜、紫菀、冬花、射干9味。
本研究以宣肺透邪为主法,通过聚类分析将药物简单分为5大类,第一大类中有苍术,厚朴,藿香,连翘,陈皮,槟榔,贯众,羌活,荆芥,牛蒡子,紫草。第二类紫苏。第三类茯苓,生姜。第四类苦杏仁,桔梗。第五类南沙参,姜黄,蝉蜕,黄芩。第一类药有燥湿、化湿、清热、解表之效。第二类紫苏自成一类重在行气宽中,兼化痰止咳之功。第三类茯苓利水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所生与生姜共奏温中止呕之效。第四类苦杏仁止咳平喘,桔梗宣肺,祛痰化痰止咳平喘。第五类南沙参养阴清肺,姜黄活血行气,蝉蜕疏散风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通过对治疗新型冠状肺炎主要药物进行频次分析,藿香、苍术、连翘、厚朴、陈皮。其中藿香在总体用药中次数最高,据统计有27次,频率1为5.34 %,频率2为81.82%。《名医别录》记载藿香气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有化湿、止呕、解暑之功效。能止霍乱心腹痛,主疗霍乱殊功,故名“藿香”[6]。而藿香正是正是芳香化湿、祛除湿邪”的重要药物[6]。杨继等人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候分布的特点的研究发现出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肺炎以“咳嗽、乏力、发热、咽痛、便秘、肌肉酸痛、头痛、腹泻便溏、脉弦”为主[7],归纳其病位在肺、脾、胃。符合此次研究中药物高频归经。药性方面高频药性以寒、温为主,此次疫情初期以寒湿为主,中期多为湿邪郁而化热,故用寒性药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温性药以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温肾助阳。通过解剖病理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者双侧弥漫性肺泡损伤伴细胞纤维黏液样渗出物,可见痰饮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重要病理产物,故宗《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总体用药体现了寒温并用的用药原则。
通过对临床处方的收集,对临床数据归纳总结及聚类分析可知:针对新冠病毒性肺炎卫气分阶段,也就是轻型(湿毒蕴肺)、普通型(疫毒闭肺)。多用辛甘类药物,药性兼有寒温,重用藿香、苍术、陈皮等药和胃健脾,化湿祛浊,连翘、苦杏仁等药宣降肺气,清热止咳。故治新型冠状病毒要以宣肺祛邪为法,尽早干预,邪去正安,勿犯营血。
参考文献
[1] 余向华, 李万仓, 曾士典, 等. 浙江省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区域公共卫生风险评估[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0,10(06):445-450.
[2] 徐小小, 朱文宗, 叶人, 等. 温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分期分型诊治与实践[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44(12):1143-1147.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J]. 天津中医药, 2020,37(03):242-246.
[4] 王金榜,梁保丽,孙树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现代中医诊疗建议方案与探讨[J].世界中医药,2020(1):35-46
[5] 潘芳,庞博,梁腾宵,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防治思路探讨[J].北京中医药,2020(2):125-130.
[6] 庄红艳, 房萌, 朱虹, 等. 广藿香在中医疫病防治领域的文献学、药理学及临床研究概述[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20(12):1524-1526.
[7] 杨继, 张垚, 张春阳,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J]. 中医学报, 2020,35(08):1587-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