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桂香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早产儿喂养护理过程中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早产儿,共90例早产儿入选,选取时间在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并将所有早产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抽取,两组均为45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早产儿进行干预指导,实验组选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对早产儿进行干预指导,对两组早产儿临床指标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以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护理在早产儿喂养护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保障其正常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家属满意度,对实现优质化护理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体位管理;应用效果;满意度
早产儿在医学意义上指的是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该阶段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全,且生存能力偏低,极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若不及时给予其相应治疗及护理将威胁早产儿生命安全。经过一系列研究实验相关医学专家发现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在早产儿喂养护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非营养性吸吮是在经围观喂养期间给予其无孔橡皮奶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喂养效果,在此基础上配合体位管理促进胃排空,保障其胃肠道功能恢复,对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重要作用[1]。基于此,本次研究将以探究在早产儿喂养护理过程中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为目的对90例早产儿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9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在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并将所有早产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抽取,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24;胎龄在27-36周之间,胎龄平均值为(31.25±2.15)周;出生体质量在1000-2100g之间,平均值为(4549.38±113.45)g。实验组:男女比例为23∶22;胎龄在29-34周之间,胎龄平均值为(31.41±2.09)周;出生体质量在1200-1900g之间,平均值为(1549.97±112.69)g,当P>0.05时表示两组早产儿基本信息不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1.2方法
两组早产儿入院后均给予盐酸氢钠液洗胃,浓度为1%,并保留胃管,借助惠氏S-26金装爱儿乐低出生体重配方奶喂养,针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在喂奶前降胃管回抽,在此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早产儿胃潴留情况,若早产儿潴留物为咖啡色或血性液需要立刻停止喂养,并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遵医嘱给予洗胃或止血药处理,若早产儿潴留物为乳糜状奶液需要适当减少该次喂奶时间,并重新注入胃管内。在此基础上遵医嘱给予早产儿小剂量红霉素进行持续静脉泵入,剂量为每小时2ml,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其胃肠道发育,若早产儿存在腹胀或便秘等情况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给予开塞露灌肠,并对其腹部予以按摩。
在以上护理措施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口胃管喂养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借助注射器经胃管间歇注奶,待喂奶结束后辅助其保持右侧卧位。实验组给予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护理,具体措施:医护人员需要在每次喂奶间歇给予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时间为5min,每天8-10次,待喂奶结束后辅助其保持头高足低俯卧位,角度为15°,四肢保持蛙状。
1.3观察指标
①由医护人员记录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以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通过具体数据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该问卷由家属在出院前自行填写,选项包括满意、一般、较差,计算公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计量信息与计数信息分别选用t、x2检验,并表示为(x±s)、(%),当P<0.05时提示组间数据结果存在显著可比性。
2结果
2.1对照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以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均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2.2对照组家属总满意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2。
3讨论
早产儿具有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吸吮吞咽不协调等特点,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其胃排空能力较差,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极容易产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导致其生长发育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早产儿住院时间,因此在出生后需要给予其大量营养维持早产儿生长速度。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是以早产儿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方式,其中非营养性吸吮能够辅助早产儿形成规律吸吮,保障其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恢复,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激素分泌,在刺激胃肠道生长发育基础上提高胃肠道喂养耐受性,进一步促进其生长发育[2]。由于早产儿解剖特点比较特殊,导致其在喂奶后极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和误吸等情况,因此对早产儿实施体位管理至关重要。体位管理主要通过改变早产儿喂养体位增强其舒适感,一般以仰卧位为主,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胃食管反流,而且有助于防止反流物吸入气管,大大减少呼吸暂停发生风险。经过一系列研究实验相关医学专家发现头高足低俯卧位能够大大提升喂养效果,并且有助于促进胃排空,使乳液在胃内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进一步减少腹胀发生率,从而为提高家属满意度创造有利条件[3]。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早产儿临床指标以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恢复,大大提升喂养效果,且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饶福娣,朱梦梅,黄瑞娴.胃肠道护理联合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喂养耐受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2):1707-1708.
[2]施耿利.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在早产儿喂养护理中的应用[J]. 亚洲临床医学杂志,2020,3(2).
[3]周燕.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在早产儿喂养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