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8期   作者:刘娜 梅娜
[导读] 目的:分析探究于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护理期间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对于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
        刘娜 梅娜
        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于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护理期间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对于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对象均存在膀胱功能障碍,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概率,观察组所得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脊髓损伤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期间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和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积极意义,可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康复护理;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效果

        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此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会诱发尿潴留、尿路感染等相关不良反应。脊髓损伤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对于其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会引起功能衰减以及死亡等恶性后果,为促进患者膀胱功能尽早恢复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1]。本文展开对照研究,分析评估个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护理期间对于患者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缺纳排标准]
        随机抽取脊髓损伤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尿储留?资本资料没有两组有多少例是尿失禁,多少尿储留,没有对比分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对应治疗措施,选择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均匀划分为两组,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总结归纳基线资料。对照组:囊括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选取范围为37-74岁(均值55.19±3.17岁),其中尿失禁17例、尿储留13例。观察组:囊括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选取范围为38-73岁(均值55.36±3.07岁),其中尿失禁19例、尿储留11例。对照组、观察组基线资料对应数值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0.05。
        纳入标准:纳选对象临床症状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中关于膀胱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尿急、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B超检查表示为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大于100ml;神志状态清晰;自愿签署知情文件。
        排除标准:由肿瘤、前列腺增生造成尿潴留者;伴有肾脏疾病者;存在尿道出口梗阻、尿道畸形、尿道损伤者;泌尿系统感染;无法判定临床治疗效果者。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含留置导尿管、开放引流,进行患者膀胱冲洗,在尿管拔除以后落实对应护理措施。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1)膀胱训练:表现为胸椎、颈椎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护理期间注意膀胱充盈的前兆,在发生肛门内麻木、发胀等相关症状时寻求排尿反射的扳机点,排尿前刺激大腿内侧、会阴区,叩击排尿。帮助患者放松盆地肌肉,在胀大膀胱上双手重叠放置,从底部向体部展开环形按摩,直至尿液排出[2]。(2)间歇导尿:根据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压力关系决定导尿次数,对于膀胱残余尿量大于300ml者每间隔6小时导尿1次;残余尿量大于200ml时每间隔8小时导尿1次;残余尿量为100-200ml者每天导尿1-2次。(3)诱导排尿:指导患者注意自身膀胱充盈感觉,选择诱导排尿方式包含摩擦大腿、牵拉阴毛、刺激肛门等。(4)尿失禁药物治疗:逼尿肌兴奋时选择应用抗胆碱类药物,在降低膀胱内压的同时改善漏尿以及尿频症状;存在膀胱括约肌协同障碍的患者选择应用α阻滞剂,所用药物为特拉唑嗪,促使膀胱颈平滑肌松弛,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3]。(5)行为训练:指导患者展开定时排尿和暗示性排尿,在特定时间内上厕所,保证排尿间歇期3小时内无尿失禁。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统计并发症发生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于SPSS24.0软件对于研究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与正态分布相符合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独立样本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n/(%)]”表示,独立样本取“X2”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评价
2.1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对比分析
        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对比P>0.05;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对比结果为P<0.05,如表1所示。

2.2并发症发生概率评估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为P<0.05,见表2。
       
3.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如下:个性化康复护理应用于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中,根据患者脊髓损伤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类型的护理措施,可以保证护理措施的针对性,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对于减轻以及消除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具有积极意义,此护理模式于应用期间可以对受损缺失能力进行重建和弥补,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4]。在康复护理期间触发排尿反射部位,在刺激性作用以后诱发患者排尿反射,可以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尿液排出,展开膀胱训练以及间歇导尿,定期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可达到正常生理状态,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汪玲.康复护理实施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6):84-85.
        [2]李玲.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06):155-155.
        [3]苏金丽.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030(004):250-251.
        [4]杨文.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8,033(017):2602-26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