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8期   作者:田涛
[导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飞快,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田涛
        内蒙古航天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76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飞快,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与方式的改变,也引发了一系列疾病,心血管病症是近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心血管病症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同时该病症病因复杂,病情严重。心血管内科重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进而加大患者心理压力,导致病情加重,同时也加大治疗难度与风险,不利于患者的有效恢复与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
        
        
        前言:众所周知,医院在对患者护理期间,通常会因为患者的不配合、医疗护理措施不科学等引发各种护理风险,导致发生医疗事故,不仅不利于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还会影响外界对医院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但是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医院应该加大对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加强医院医疗事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此次护理风险管理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2018年6月17日—2020年8月16日期间接受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共计98例。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范围在43—85岁之间,平均年龄(72.8±1.6)岁。纳入标准为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重症心肌炎、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发作、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力衰竭者。急性心肌梗塞16例,所占比16.3%;重症心肌炎15例,所占比15.3%;恶性心律失常18例,所占比18.4%;急性心衰发作17例,所占比17.3%;心源性休克5例,所占比5.1%;难治性心力衰竭27例,所占比27.5%。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影响因素
        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中,引发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用药风险、病情风险、护理人员自身风险以及设备风险等。第一用药风险。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服用众多药物,药品不一样,需服用的剂量与方式也不相同,因此在护理期间对药剂量与药物注射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引发护理风险。除此之外,输液泵额、留置针以及药物本身都存一定的安全隐患,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用药风险。第二病情风险。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脏器多伴有慢性疾病,功能衰退。另外由于长期服用药物,患者存在心率异常、低血压等情况,甚至存在休克症状,加大医院护理工作管理难度。同时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还可能导致失去自理能力,进而引发跌倒、坠床事件,所以护理人员要格外关注类患者下地、上厕所等方面的护理工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第三护理人员自身风险。当前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缺乏充足的护理知识与专业的护理经验,同时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低下,导致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频发安全风险。第四设备风险。除颤仪、呼吸机以及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都是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经常使用的仪器,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正确掌握上述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或者设备本身存在故障,就会引发护理风险。
        1.2.2 护理风险管理举措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用药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健全护理人员药物发放管理制度,是从源头上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举措。护理人员在发放药物时,应该详细检查医嘱与患者的临床资料,确保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份、病情有基本的判断。同时在发放药物时,应该详细告知患者的用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护理人员反应。除此之外,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病房的日常巡视,观察患者临床期间的各种病状,加强此次实验研究的精准性。第二建立护理风险管理专项小组。对患者临床期间出现的各种风险管理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预防意识,在日常巡查过程中,认真记录发生的各种临床异常现象,并对存在潜在危险的风险事件进行提前的预防,降低护理风险安全事故发生率,既有利于节约医药运行成本,也有利于减轻病人病痛的干扰。第三强化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医院可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心血管重症患者疾病护理的相关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除此之外,可以建立健全医院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以月为单位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护理制度标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等,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进行现金奖励,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四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医疗设备使用具有一定专业性,因此心血管内科的常用仪器应该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也要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对所有仪器设备都有充足的了解,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故障并妥善处理,避免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突发事故。
        1.3 观察评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全面调研,该问卷调查分为十分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实验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进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实施护理临床实验前共出现护理风险事件18例,包括4例跌倒、8例输液、3例护理人员问题导致、3例设备问题。开展此次实验之后仅出现1例护理风险事件为跌倒,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研究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频发护理安全风险,同时患者不仅病情严重,而且伴有各种并发症,不可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因素众多,例如用药管理不科学、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等等。如果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医院应该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从上述临床试验可知,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推动医院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大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病症的研究力度,使得患者的病情等到有效缓解,但是尚未达到完全康复的地步,因此医疗还需要不断有优化并完善心血管内科重症病症的医疗技术,加强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同时可以增进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既有利于增强患者提高对医院的信任与支持,也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加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增强护理工作的总体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医院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宏芳.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191+197.
        [2]杨玲,沈怡.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02):35-37.
        [3]陈巧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12):3-4.
        [4]石玉芬,彭娜,王燕妮.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9):93-94.
        [5]林颖.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162-164.
        [6]尹丽燕.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16):131.
        [7]陈景林.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3):34-35.
        [8]高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0):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