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围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8期   作者:吴迪
[导读] 目的:探究骨科患者切口感染的围术期预防护理方法及效果

        吴迪
        江苏省 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 214400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患者切口感染的围术期预防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的118例四肢骨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住院期间予抗生素治疗及相应的护理,观察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18例患者共计发生切口感染2例(1.69%),其中Ⅰ类切口1例(0.85%),Ⅱ类切口1例(0.8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8.23±2.84)d,均达到临床痊愈出院。结论:对四肢骨科手术患者给予积极的围术期预防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骨科患者;围术期;切口感染;预防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骨科手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骨科患者多为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开放性伤口较多,污染严重,同时,植入物较多,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另外,一旦发生感染,可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严重者可能导致骨髓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围手术期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了解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手术前、术中、术后切口感染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可显著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为有效控制骨科切口感染的发生,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18例四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护理。观察患者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总结护理措施,为后期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01月~2020年12月住院的118例四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组男67例,女51例;年龄18~82岁,平均(59.23±4.72)岁;体重45kg~60kg,平均(52.66±4.25)kg;手术类型:桡骨远端骨折切复内固定术30例,肱骨近端骨折切复内固定术28例,锁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25例,肩袖修补术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
        1.2方法
        1.2.1术前预防护理
        (1)术前有其他部位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待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治疗;急诊病人仍需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皮肤清洁消毒工作;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指导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老年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禁止过度就诊;告知患者戒烟、戒酒。(2)手术人员准备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面部疖子,未治愈前不能进行临床工作。(3)准备地面、空气、皮肤等清洁消毒材料,仪器设备。(4)抗生素可在手术前15分钟至2小时使用;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手术时间超过抗生素半衰期,或病人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可根据病人情况加用抗生素;如果伤口受到污染或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并在感染消失后3-5天停止使用。
        1.2.2术中预防护理
        (1)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2)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手术应尽量平缓,保持有效止血。(3)加强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手术水平。(4)手术室清洁消毒,减少人员流动;术中如有出血和污染,医护人员应及时更换手套和手术服。(5)保暖,非手术区保暖;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使用液体加热装置。
        1.2.3术后预防护理
        (1)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当敷料渗血、渗液、污染、脱落时,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更换敷料;加强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管理,确保医务人员运动前后手部消毒。(2)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倡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病人咳嗽时应注意保护伤口;引导病人时避免接触切口;我们应该多注意病人的痛苦。当切口持续跳痛,伴体温升高时,应怀疑切口感染,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并对症治疗。(3)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环境通风。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Ⅰ类、Ⅱ类、Ⅲ类),记录患者住院时间。
        2结果
        118例患者共计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1.69%;其中Ⅰ类切口1例(0.85%),Ⅱ类切口1例(0.85%);患者住院时间15~35d,平均(28.23±2.84)d,均达到临床痊愈出院。
        3讨论
        骨外科手术大多是侵入性的,常需人工内固定,操作困难,感染风险高。因此手术时必须严格消毒。临床实践证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大大降低了术后的康复效果,延误了出院时间。在分析总结感染相关因素后,许多医生提出手术室清洁度、手术时间及手术部位对术后感染均有影响。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病人伤口附近皮肤中的细菌数量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也增加。手术间洁净度越低,室内致病菌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病人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越大;腰部、下肢血液循环较差,与颈、肩、上肢相比,侵入性手术较深,因此切口愈合时间越长,为病菌侵入和感染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在相应的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可控制的影响因素,避免感染因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切口感染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不利于术后恢复,还会引起其他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不利于预后。因此,在围术期应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通过对118例患者进行研究,实施围术期预防护理,结果显示共计发生2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69%;患者住院时间为15~35d,平均(28.23±2.84)d,说明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术前使用抗生素已成为临床预防感染的常规手段,蒋利等结果显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与未预防应用对应的感染率分别为4.18%、9.76%,差异显著,说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率。但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治疗,结合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剂量和疗程:若剂量过小,则达不到理想的杀菌效果;若剂量过大,则会引发药物毒性;若疗程过长,则会导致药物依赖性;若疗程过短,则无法充分发挥药效。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计划,有效防治感染。术前应做好患者、医护人员方面及物品方面的准备,如积极控制合并症、避免存在感染的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做好环境的消毒工作等,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降低感染风险。
        术中通过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几率;同时确保环境的消毒、物品的有效灭菌、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均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伤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同时还能避免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从而降低感染风险。术后做好切口护理,加强对切口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感染的发生以采取相应的处理,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或避免感染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强营养支持增加患者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病原体侵袭的机会,从而有效预防感染。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围术期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改善四肢骨科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晓燕.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3):160-161.
        [2]王玲.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5(07):22-23.
        [3]许美秀.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率和患者术后心理情绪的改善观察[J].心理月刊,2021,16(02):167-168.
        [4]毛红艳.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0-12.
        [5]林艳青.手术室护理在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