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8期   作者:杨倍倍
[导读]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
        杨倍倍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2020年12月-2021年4月这一段时间内,在本院治疗的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70例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不同护理模式所产生的护理质量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不良反应事件情况对比,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57%<17.14%);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产生,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缩短治疗周期,值得应用。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病是各类肾病的末期,此期间主要以血液透析为主要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常以前臂远端桡动脉和头静脉相吻合形成血管通路即瘘管连接透析机进行透析,自体瘘管具有少感染、少并发症、血量充足、安全、无排异性等特点。但动静脉内瘘术后常有并发症产生,此时需要有效的护理模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1-2]。本次研究中,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12月-2021年4月这一段时间内,在本院治疗的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70例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各组情况如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段33-56岁,平均年龄(44.74±5.04)岁,患病时间1-12年,平均时间(7.02±3.21 )年;研究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段33-52岁,平均年龄(43.43±5.43)岁,患病时间2.511年,平均时间(6.98±3.78)年。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参加本次实验;②符合《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心功能不全者;②消化系统大手术患者;④精神障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由医生宣讲动静脉内瘘术的注意事项及手术意义,护士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患者多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剧烈运动,降低受伤风险。
        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措施为:①组建小组:多学科专家组建小组,以肾病科主任为小组组长,液净化中心护士长为副组长,病科、血管外科、血液净化中心医生和护士及超声科医师为成员。②各小组成员职责任务:术前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巡房,判断患者手部血液供应情况;超声科医师行血管彩超检查,进一步确定手术方式及部例。术后手术医生与小组成员详细说明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与病房护士交接吻合口部例皮肤渗血等情况。由肾病科责任护士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包括手术的手臂禁止提重物、不可弯曲、抬高术肢、保持臂清洁,防止感染产生;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握力训练,确保手臂功能。血管外科医生判断内瘘通畅度及血管充盈度,避免皮下水肿等情况的产生。首次使用内瘘前,小组成员共同查房,结合彩超结果评估患者内瘘情况。由护士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3]。③术后护理:由肾病科责任护士进行护理,主要为生活护理及内瘘护理。生活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患者消极情绪,依据患者病情提供相应的饮食,运动指导。内瘘护理:护士采血时,避开内漏测,禁止挤压,按揉针眼,防止血栓,皮下血肿产生。护理操作严格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感染。
1.3判断依据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效果评分分析。①不良反应事件包括感染、血栓形成、血管狭窄。②护理质量效果评分;精神质量,身体质量,情绪质量。总分为15分。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57%<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治疗手段,而建立血管通路,保障动静脉内瘘的畅通性,为血液透析的关键。动静脉内瘘为血管吻合术,能够在透析时提供充足血液,保障治疗,保障生命安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集合各学科专家,相互讨论,制定的专业化目标。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制定专业化治疗方案,各科室人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效率较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4-5]。在本次实验中两组不良反应事件情况对比,研究组发生率低于于对照组(8.57%<17.14%);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应用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产生,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缩短治疗周期,可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石镜,黄丹,周亚茹.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014(004):494-497.
        [2]庞敏娜,侯晓华.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v.20(16):159-161.
        [3]梁晓锋,李萌,黄小静.临床护理路径在终末期肾病护理中的应用与价值[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1):129-130.
        [4]李雪,毛嘉艳.协同护理模式对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20年39期, 195页,2021.
        [5]何俊玲.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终末期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有效研究[J].母婴世界2020年36期, 232页,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