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杏娟
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0014
摘要:现今,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足并发症的护理一直是医务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中医药在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糖尿病足治疗和护理中的优势和特点。本科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注重将中医思维引入到症状体征管理、日常生活与康复护理、血糖管理、饮食护理、情感护理等方面,中医特色护理等方面,坚持中医护理理论、辨证论治、病前预防、欲治、防病、防病、防病的整体观,预防疾病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护理;医学思维;足患者
1.中医对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认识
中医里有记载,糖尿病是由外感六邪引起的,先天禀赋不足,体内阴虚,食脂食甜,情绪内伤,劳累欲减退,导致肺燥胃热肾虚,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足是由于禀赋不足或饮食不当,高粱味过多,产品辛辣辣,造成火毒积聚,气血郁结。所以,饮食不当是关键。大量临床文献证明,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以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中医从情志、饮食、劳损、外感等方面阐明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燥热过盛、阴虚失水。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应重视辨证施治和护理,运用中医辨证思维给予患者正确合理的护理和心理康复指导。
2.中医思维指导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对策
2.1湿热证症状:患足肿胀烧灼,伤口筋膜、肌腱组织坏死,分泌物粘稠,恶臭,或高烧、口苦、便秘、舌红、皮脂腻、脉滑。治疗原则:清热祛湿。护理要点:①急性期卧床,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温度、肤色、伤口腐肉、异味。②另外如果伤口有异味,打开窗户通风,保持环境新鲜。③另外做好高热护理,观察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头晕、谵妄或烦躁、脉搏计数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1.1气阴两虚:症状:患足肿胀退行,筋脉衰弱,肉芽生长,乏力,自汗,舌苔薄,质细红,脉细。治疗原则:益气滋阴。护理要点:①卧床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损伤肺活量。当患者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擦干皮肤并更换衣服,以防外感病原体入侵。②另外根据医生的建议,黄芪汤可口服补气养阴止汗。
2.1.2气血两虚:症状:面容憔悴,萎蔫消瘦,面容疲倦,伤口肉芽浅红,上皮生长缓慢,面色苍白,甲缺华,舌淡红,苔藓薄,脉细弦。治疗原则:益气活血。护理要点:①另外体虚不便的患者,加强生活护理。②另外如果伤口长时间不愈合,可根据医嘱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湿敷。
2.2日常生活与康复护理: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管理患者日常生活,选择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清新、干净整洁的环境;鞋子宽大舒适,棉质合适,避免外伤和挤压,注意四肢保暖。每晚用温水洗脚,促进气血循环,检查有无水泡和溃疡,并仔细挖脚趾甲。日常康复锻炼时,要根据临床情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强度,以运动不疲劳为宜,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指导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仰卧位,将患肢抬高40度左右,保持2-3分钟,然后沿床边放低患肢3-5分钟,然后将患肢水平2-3分钟,同时进行踝关节和脚趾活动,以及膝关节的伸展和旋转,每天5-6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或坐八段锦,坐太极拳,以释旧迎新,调节身体,增加身体抵抗力。对病情较重卧床的患者,引导其抬高下肢做自行车运动,或引导陪护人员做下肢按摩:双手掌放在脚的内外踝上,从底部向上挤压肌肉,或协助其做床上踢腿,从而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康复。
2.3血糖管理:糖尿病足的防治应从监测血糖开始。
通过定期治疗,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引导患者配合血糖管理,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研究表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另外,血压和血脂的升高也会引起糖尿病足的血管病变。
2.4饮食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应遵循营养师的饮食调配要求,保持饮食有序、循序渐进,避免过饱或过饿,避免高糖和碳水化合物,避免脂肪和甜味,戒烟戒酒。实施中医饮食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是由于过量摄入脂肪、甜味浓、火热积聚、津液消耗和身体损伤所致。在中医辨证思维的指导下,根据“药食同源”、“食药同治”的辩证关系,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患者选择清凉、营养丰富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瘦肉、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避免脂肪、甜味和辛辣食品、含糖量高的快餐食品。对于脾胃气虚的糖尿病患者,可用红枣、山药、莲子肉等食物辅助调理,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湿热证:应吃清淡的食物,避免脂肪、甜味、辛辣的食物,食用薏仁、绿豆等食物。推荐饮食:冬瓜鸭汤。气阴两虚:饮食清淡,食盐少,营养丰富,适宜消化,食用梨、芦根水等多汁润燥食物。
2.5情感关怀: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对治疗缺乏信心,造成一定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中医历来有“五行并存,相生相克,情胜相克”之说,即伤肺、怕伤肾、怒伤肝。中医认为,怒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火烧肺胃阴津液而引起口渴症状,情绪紊乱也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久病难愈的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不良情绪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为护理人员,他们通常与更多的病人沟通,注重情感关怀。采用情胜情、移情、劝导、推理等方法,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态,实现理气通畅,达到气血平和的目的。
2.6中医特色技术护理
2.6.1中药足浴:在中医辩证法的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方剂。中药煎煮至胫骨1/3深,水温维持在38-40℃℃,另外具有活血化瘀、柔络强络、祛腐生肌之功效。
2.6.2穴位按压:足部有60多个穴位。足的三阳经止于足,足的三阴经始于足。足部几乎所有的穴位都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三阴交、足三里、益舒穴位按摩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循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脾胃,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压力大小,病人宜感到酸、麻、肿。
2.6.3耳穴压丸:耳廓是分布在耳廓上的穴位,是人体脏腑和身体疾病的反应点。根据糖尿病的护理方案,调节血糖的常用穴位有胰胆管、皮脂腺和内分泌穴位。将越橘籽用胶带贴在相应的穴位上,每天按压穴位,达到辅助调理的效果。
3、结论
由于病程长,对患者影响大,患者的身心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造成不良的心理情绪,不利于疾病的预后。预防和早期科学治疗足部溃疡是降低糖尿病截肢率的关键。所以,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早治疗、早干预,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深远。多年来,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观和辩证护理是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与现代医学观念相比,中医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中医护理技术是将中医药应用于护理工作,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见效快等特点。具有成本低、易于推广、效果长远等优点。然而,中医护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信息宣传不足、复合型护理人才缺乏、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疗效和适应症缺乏规范化研究等问题。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专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另外赵建兰.中医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效果分析[J].另外中医临床研究,2017(3):43-48.另外
[2]另外王鸿庆,孙继飞,徐云生,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另外[J].江苏中医药,2015,47(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