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8期   作者:邓瑜玺
[导读] 龋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病症,其俗称为虫蛀牙,是一种在牙齿硬组织处形成的一种慢性病
        邓瑜玺
        眉山市东坡区尚义中心卫生院(620010)
        龋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病症,其俗称为虫蛀牙,是一种在牙齿硬组织处形成的一种慢性病。龋齿的发生一般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导致牙本质及牙釉质受到破坏并出现缺损,最终逐步演化为龋洞的一种牙齿疾病。龋齿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
        从临床角度来说,龋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细菌导致的,在病症发生后主要表现为牙齿上出现的白色或黄褐色斑块、斑点等,病发后症状可能会先是没有,到冷热酸甜敏感,到咬食物痛,到自发一直痛。龋齿是一种人类常见多发病症,而且通常来说不会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是伴随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也可能引发牙髓病、根尖周病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全身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据相关流行性病症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及幼儿园儿童患有龋齿的概率大约为50%,可见龋齿已经成为了威胁当下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疾病因素。那么龋齿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可以分为哪几种?其高发人群有哪些?该如何进行治疗及预防呢?以下就跟随笔者一起了解一下吧!
        龋齿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龋齿的的发生一般是受到内外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导致的,而伴随近几年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发展,针对诱发龋齿病因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现阶段临床上多认为龋齿的发生是由于细菌、糖类食物以及牙齿自身抗龋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导致的。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细菌因素:在牙齿上的牙菌斑上多会含有较多的细菌,主要为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另外还有一些乳杆菌及放线菌,这些细菌多以糖以及口腔中存留的食物残渣为食物,并进行繁殖,在其发酵后可产生一定的酸性物质,进而导致牙齿被腐蚀,出现软化、脱钙等情况;而一旦牙齿出现脱钙情况便会慢慢形成龋洞。
        (2)食物因素:在饮食后若没有及时清理口腔中残存的食物残渣则会导致食物在口腔中成为细菌的代谢底物,进而助纣为虐,帮助细菌破坏牙齿,最终导致龋齿形成。而在食物中,糖类是龋齿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含有蔗糖的食物,更能够增加牙面菌斑,导致致龋链球菌大量繁殖,严重损坏牙齿健康。
        (3)宿主因素(机体抵抗力):牙齿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等对龋齿的发生均有明显的影响,均是导致宿主易感龋病的重要因素。而且宿主自身的肌体抵抗力(包含全身及牙齿抗龋能力)对龋齿的发生也有明显影响,尤其在矿物质、蛋白质及维生素等元素缺乏的情况下,更会增加机体龋齿发生几率。
        (4)时间因素:龋齿的发生一般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及病发过程的,而且伴随时间的延长,在日积月累中则会导致细菌产生的酸不断累积,进而对牙齿造成的损伤愈发严重,最终破坏到牙釉质及牙本质层,导致龋洞形成,加重龋齿程度。
        另外,牙齿形态、位置、结构、口腔卫生以及唾液性质量,机体营养状态、遗传因素、内分泌、免疫状态等也都会对龋齿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龋齿分类方式有哪些?
        首先,结合龋齿的进展速度可将其分为急性龋、慢性龋及继发龋三种。这之中,急性龋一般表现为浅棕色,且质地湿软,进展快;慢性龋多为黑褐色,且质地干硬,进展慢;继发龋则是由于治疗中(后)的病变组织未能及时清除而引发的龋病。


        其次,结合解剖部位可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隐匿性龋、根面龋以及线形釉质龋等几种。这之中,窝沟龋与平滑面龋呈现锥形,底部朝向牙本质;根面龋则多发于根部牙骨质;线形釉质龋多在上颌前牙唇面发生,龋损呈现新月形;隐匿性龋则多在看似完整的釉质下形成。
        最后,依据病变深度可分为浅、中及深龋。浅龋可分为沟窝龋、平滑面龋;中龋则表明龋坏达到了牙本质浅层,已经形成了龋洞,对酸、甜、冷、热刺激会有有明显的痛感;深龋则指龋洞深大,病情已经达到牙本质深层的情况,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
        龋齿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1)高糖饮食者:这主要是由于多糖可对细菌在牙面的黏附、积聚起到促进作用,并为其提供能量来源。
        (2)刷牙不彻底者:未能有效进行牙齿清洁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口腔内残留致龋细菌,从而导致其附着于牙表面,导致龋病形成。
        (3)体质差者:在体质较差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患者自身对细菌抵抗能力较弱,例如牙齿排列不整齐、唾液分泌较少均可能导致龋齿形成。
        (4)刷牙不使用牙膏者:在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下,研制出的牙膏一般含有一定的氟化物,因而能够达到预防龋齿的效果;但是针对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愿意使用或是不经常使用牙膏的人群就会导致其口腔清洁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导致其更容易患有龋齿。另外,在刷牙中也需要注意,氟的过量摄入也会引发中毒,因而针对儿童,尤其是小于6岁的儿童,考虑到其吞咽反射较差的情况,就需要注意避免其在刷牙中出现吞咽泡沫的情况,造成氟摄入过量中毒。
        (5)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患者唾液中存在较高的糖分浓度,故也会导致病菌滋生增多,增加龋齿发生风险。
        (6)吸烟人群: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故也能够对口腔黏膜及呼吸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增加局部感染几率。而且在吸烟中由于烟嘴温度较高以及其他作用影响下也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降低唾液对口腔清洁效果,进而增加龋齿发生风险。
        (7)婴幼儿:由于小儿牙体结构未成形,其中含有矿物质较低,因故其相对比成人也更易出现龋齿。此外,由于部分婴幼儿有蛋白质缺乏情况出现,也导致其易出现唾液腺发育异常,诱发龋齿。
        (8)老年人:伴随年龄的增加,人体也会出现牙龈退缩、分泌唾液量降低及牙根外露、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这些情况也会导致龋齿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龋齿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在龋齿发生后,初始阶段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仅为牙齿美观性受损。但在龋齿渐渐变深的情况下,其越接近牙髓感觉神经末梢,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就越严重,在吃冷、热、酸、甜的食物时都会有明显的酸痛感,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牙髓炎、牙根周围炎等并发症发生,引发严重疼痛。因而合理预防龋齿的发生,并在龋齿发生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十分关键。在龋齿预防中,我们首先可以强化对口腔卫生的注意,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从而抵抗酸对牙齿的腐蚀。其次要避免食用太多的糖类,并需注意补充营养,加强锻炼,从而强化自身抗病菌侵袭的能力。最后还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从而及时发现龋齿并采取对应的修补治疗。此外,在龋齿发生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干预及手术治疗等形式对牙齿形态及功能进行修复,一般不会影响牙齿正常功能,及美观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