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透明角膜切口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敖珍
[导读] 目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透明角膜切口(CCI)稳定性的因素。

        敖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北京 100091
        摘要:目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透明角膜切口(CCI)稳定性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7/2020-01在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患者126例138眼的病历资料。术后1d应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对角膜切口进行扫描,根据CCI内口是否存在裂开分为:无内口裂开组84眼,有内口裂开组54眼,分析影响CCI稳定的因素。结果:术后1dCCI内口裂开发生率54眼(39.1%),术后一个星期为12眼(8.7%),术后一个月内口全部闭合,切口稳定性均良好,AS-OCT扫描发现内口愈合不良3眼。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切口长度、切口角度、切口内口位置、切口的制作方式和后弹力层脱离有统计学意义(OR=1.102、0.994、27.895、0.127、30.269、6.750,均P<0.05)。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透明角膜切口稳定性;影响因素
        引言
        白内障属临床常见的晶状体病变疾病,因老年人代谢较为缓慢,机体呈退行性改变,加上晶状体皮质混浊引起晶状体不同部位的屈光不同导致视力受损,使老年人成为该病的高发人群。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而降低术源性散光、提高前房稳定及缩小手术切口是临床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趋势及首要目标[1]。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晶状体材料设计的不断改进,超声乳化术切口由小切口发展为微小切口,更加微创化[2]。鉴于此,本研究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透明角膜切口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7/2020-01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126例138眼。纳入标准:晶状体核硬度按LOCSⅡ晶状体混浊分级标准为Ⅱ~Ⅳ级核。排除标准:(1)术前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800cells/mm2;(2)高度近视、角膜病变、眼外伤、眼部手术史,以及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手术过程均由同一名高年资经验丰富的白内障手术医生完成。术前连续3d用可乐必妥滴眼滴眼,4次/1d。手术开始前用倍诺喜滴眼液滴眼,1次/5min,点3次。用2.2mm角膜穿刺刀和15°角膜穿刺刀在10点和2点做透明角膜主、侧切口,然后用黏弹剂加深前房、扩大瞳孔,连续环形撕囊,直径为5.5mm,钝针头行水分离,拦截劈裂乳化核块,注吸(I/A)皮质,抛光针头行后囊膜抛光,再次注入黏弹剂,用推注器将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注射于囊袋内,I/A头吸净前房和IOL前后的黏弹剂,水密透明角膜主、侧切口,指测眼压正常,典必殊眼膏涂眼,聚维酮碘消毒上下眼睑,无菌纱布封眼。术后用典必殊滴眼液涂眼,2h1次持续1周,然后1d4次持续至1个月,典必殊眼膏涂眼,持续1个月。
        1.3观察指标
        术后CCI稳定性情况,影响CCI稳定性的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结果
        按照术后1dAS-OCT测到CCI的内口情况不同分为:切口无内口裂开组76例84眼,切口有内口裂开组50例54眼(图1)。
        2.1术后CCI稳定性情况
        术后1dCCI有内口裂开的共有54眼(39.1%),发现1眼切口角度为74°(图2),切口水肿明显,稳定性稍差;术后1wk内口裂开为12眼(8.7%),切口均稳定;术后一个月内口全部闭合,切口稳定性均良好,但是AS-OCT扫描发现内口愈合不良3眼(图3)。

        
        2.2影响CCI稳定性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2.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讨论
        现如今,白内障手术切口越来越小,对眼球创伤也越来越小,手术后视功能恢复很快。但是即使切口再小,都不可避免的会对眼球完整性和弯曲度产生变化,引起术后散光,其中以角膜散光最常见[3]。散光发生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以往临床对于白内障的治疗多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可使广大患者重见光明,但因手术切口较大及缝线的牵拉,术中前房的稳定性较差,玻璃体易脱出,术后常出现术源性散光,对患者的视力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寻找可有效减少术源性散光发生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超声
        乳化及人工晶状体的发展,白内障手术进入微创时代。小切口超声乳化术通过3.0~3.2mm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超声乳化针头可导致切口热损伤,且因针头多次移动,会导致切口组织轻度移位,使切口所在子午线组织松弛,曲率变小,引起术后散光。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通过1.8mm手术切口,在高负压条件下进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较小,具有较好的密闭性,且具有角膜内皮损伤小、医源性散光小、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前房炎症较轻的优点,在术中灌注液经切口渗漏较少,有利于降低超声乳化针头热量释放引起的热损伤及炎性反应;同时,在术中进一步缩小切口,可有效维持前房的稳定性,减少房水涌动,进而减少对玻璃体及视网膜的扰动,有效减少术源性散光的发生[4]。
        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经成为目前白内障手术的趋势,但是在手术结束时,哪一种闭合切口的方式好或不好还没有定论。为防止眼球表面液体倒流入眼内引发眼内炎,术毕切口的闭合非常重要的一步。大部分手术医生是用冲洗针头水密切口,然而这一步操作也是有风险的。由于虹膜松弛或透明角膜切口构形不好,在退出注吸手柄灌注头的时候,可能由于眼内液体迅速流出,导致虹膜脱出、前房塌陷,甚至人工晶状体移位及脱出囊袋;在冲洗针头水密切口的过程中,如果受力点不合适或者水流过大,可能会造成局部的后弹力层脱离、虹膜脱出,切口过度水肿还可能造成角膜层间积液、切口变形,也有少数在水密切口时针头脱入眼内、虹膜穿孔、悬韧带断裂、玻璃体积血的报道。目前白内障手术已步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当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或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时,对术毕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包括轴位、居中性等要求很高。如果灌注头退出前房后,导致前房塌陷,人工晶状体倾斜或脱出,会影响散光性人工晶状体的轴位,也给手术增加了额外的困难[5]。术毕水密切口过度,会影响角膜形态,导致术源性散光加大,或早期视觉质量下降等困扰。规范透明角膜切口,减少对球结膜损坏,规避手术风险。
结束语
        综上,超声乳化术中采取角巩膜缘切口可减小对眼膜及结膜的影响,降低泪膜不稳定性,安全性较好,是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心怡.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应用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8.
[2]秦庆,杨建芳,唐云华.不同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对术后干眼症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及症状评分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8):13-15.
[3]王华,王满华,贺春香.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不同切口对术后干眼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8):98-99.
[4]王彬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睑板腺功能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8.
[5]尚郡主,王瑞栋,冯江虹.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疗效对比[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1):56-57+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