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宇
江阴璜土医院骨科 江苏 江阴 214445
【摘要】 目的;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江阴市璜土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等指标。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71.0±18.1)min,住院天数平均(17.8±4.8)d,术后并发症肺炎2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术后患者经1~2年随访,优36例,良22例,中2例,优良率96.6%。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良好,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颈骨折;老年;疗效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体系的完善,国人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股骨颈骨折已成为当今困扰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造成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一般有两个基本因素,髋周肌群萎缩,反应迟钝,无法有效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其次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使股骨颈脆弱。因股骨颈解剖的特殊性,供应血管较少,保守治疗容易出现骨不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其发生率可分别达到10%~20%及10%~40%[1],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所以股骨颈骨折一直是骨科治疗的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被广泛的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阴璜土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60例,均完成随访。其中男性12例,女性48例,年龄70~93岁,平均(80.4±6.8)岁;按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例,自行摔伤56例;按Garden分型,III型20例,IV型40例。49例合并内科疾病(81.6%),其中高血压病38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6例,合并两种及以上者22例。术前Harris评分13~32分,平均(18.6±4.7)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70岁及以上;②经X线及CT检查诊断为股骨颈骨折;③Garden分型为III型或IV型。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需手术治疗;②认知障碍或交流困难;③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④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根据病情交代患者及其家属手术风险,决定手术治疗。
1.3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全面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手术耐受力,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血液生化、凝血功能、血型、心电图、腹部B超、下肢血管彩超及胸部CT。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均邀请内科会诊,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控制,待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
1.4 手术方法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腰麻、连硬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满意后取健侧卧位,手术均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肌层,切开关节囊,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内骨赘。于股骨小转子上方1.5~2.0cm处截骨,髓腔锉依次扩大髓腔,股骨侧置入适宜规格的生物型股骨柄,测量股骨头直径后安装相应规格的双极股骨头。复位后检查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及稳定性,满意后冲洗切口,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5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麻醉药效过后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锻炼,术后1d开始股四头肌功能锻炼,2~3d后拔除引流管并复查X片,提示人工股骨头在位良好后可指导患者床边站立,3~4d起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逐渐过渡至负重行走。
1.6 随访及手术疗效评估
分别于术后前3月、6月、1年、2年采取电话及门诊的方式进行随访,采用Harris评分[2]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其评估内容包括患肢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四个方面,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71.0±18.1)min,住院天数10~36d,平均(17.8±4.8)d,术后并发症包括肺炎2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治疗后好转,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术后Harris评分75~99分,(92.5±5.6)分,与术前平均(18.6±4.7)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经1~2年随访,平均20月,疗效评价优36例,良22例,中2例,优良率96.6%。
3 讨论
现今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为牵引、复位及卧床休息,极易出现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长时间卧床会使患者产生较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预后较差。手术治疗则包括:中空加压螺钉、动力髋DHS钢板、股骨颈锁定加压钢板、股骨颈近端髓内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为早期可以让患者活动肢体,有利于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形成。老年位移型股骨颈骨折(GardenIII、IV型)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症,内固定治疗存在松动失效的风险,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位移型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术可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但其术式的选择现今仍存在争议[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较低的优点[4],倾向应用于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则具有使用年限长、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5],适用于70岁以下的患者[6]。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经济状况及对功能恢复的预期而定[7],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使用的股骨头可分为单极股骨头和双极股骨头,单极股骨头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国内外学者发现使用单极股骨头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容易出现中心性脱位,为解决这一弊端重新设计了双极股骨头,但是单极股骨头和双极股骨头在髋臼磨损率及脱位率方面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目前研究方面尚无定论。王小健等[8]利用Mate分析国内外12篇相关论文,共2368例患者,得出无论使用单极还是双极股骨头进行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髋臼磨损程度及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老年股骨颈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症,文献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约为1.0%~7.8%。因骨质疏松状态下的假体周围骨折治疗较为困难,所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应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预防跌倒,其主要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降钙素、双膦酸盐、钙片、阿法骨化醇等。一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应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条件允许则应积极手术治疗,恢复肢体功能,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长时间的手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股骨颈骨折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利于老年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飞,韩启明,杨凤明,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2):194-199.
[2]Verbeek DO,Ponsen KJ,Goslings JC,et al.Effect of surgical delay on outcome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192 patients[J].Int Orthop,2008,32(1):13-18.
[3]Adam P,Philippe R,Ehlinger M,et al.Dual mobility cups hip arthroplasty as a treatment for displaced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in the elderly.A prospective,systematuc,multicenter study with specific focus on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J].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2012,98(3):296-300.
[4]张广平,陈龙,段伟晓.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6):1517-1520.
[5]董玉林.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25(1):51-52.
[6]李征,安帅,周萌,等.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失血量对比研究[J].北京医学,2015,37(11):1028-1030.
[7]Leightion RK,Schmidt AH,Collier P,at al.Advances in the trerment of intracapsual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Injury,2007,38 Suppl 3:S24-34.
[8]王小健,苏云星,李璐,等.应用双极与单极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的Mate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6):65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