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并探讨小儿输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张倩
[导读] 目的:分析在小儿输液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张倩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输液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80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通过抽签方式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4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7.50%,观察组液体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75.00%(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理想,可使一次穿刺成功几率明显提升,降低药液残留,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推广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小儿输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在儿童疾病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给药途径与治疗方式,但输液后残留的药液会对药物剂量的精准度产生一定影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小儿输液期间,医护人员应精准计算给予患儿的药液量。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在小儿输液中发挥理想效果,可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对比分析在小儿输液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80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通过抽签方式将患儿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4:16,年龄0.7-5.4(3.37±1.4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3:17,年龄0.8-5.7(3.62±1.39)岁。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较。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包含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如下:(1)输液前护理:待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儿交流,依据患儿具体表现(语言、神情、肢体动作等)综合评估患儿心理状态,随后依据患儿的个性、年龄等因素针对性制定心理疏导计划,与家属展开交流,告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家属参与护理工作,嘱咐家属给予患儿更多的支持与关心。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消除患儿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对患儿的静脉条件展开评估,判断穿刺的成功率,如果患儿静脉条件过差,要求助团队力量,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及时给予患儿鼓励与奖励,保障输液的顺利进行。(2)输液中护理。护理人员要增加巡视次数,最好每隔20min巡视一次,对患儿面色、精神状态保持足够关注,主动询问患儿是否发生不适感,加强对局部穿刺以及滴定速度方面的重视。落实健康宣教工作,为患儿家属讲述准确控制药液量的重要作用,告知家属尽量输尽药液,尽量避免药液残留。但是护理人员要叮嘱家属必须保障不能有空气输入。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叮嘱家属实时陪伴患儿,若发生异常状况要及时联系医生处理。(3)输液后护理。待患儿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要为患儿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告知家属下次输液时间,给予患儿赞赏与鼓励,保障患儿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包含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液体残留量。
        (2)向两组患儿家属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情况调查问卷,根据统计结果评价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情况。问卷满分100分,≥95分非常满意,80-94分一般满意,80分以下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7.50%,观察组液体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75.00%(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儿科的护理工作较为复杂与繁琐,一旦护理方式不合理或护理效果不佳,易引发护患纠纷[2]。小儿身体、心智等发育尚未完善,在输液过程总患儿会身处于陌生环境之中,患儿易产生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所以输液存在较高的操作难度[3]。但是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的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临床路径护理干预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此种模式源自于医学护理模式,患者为中心是此种护理模式的核心[4]。在小儿输液过程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5]。
        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液体残留量明显更低(P<0.05),说明在小儿输液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减低药液残留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在小儿输液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发挥理想效果,可提升一次穿刺成功几率,减少药液残留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4):511-512.
[2]连丽蓉.不同护理模式下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07):151-153.
[3]徐彦霞.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3):120-122.
[4]刘云霞.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7):158+160.
[5]赵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输液护理的干预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0):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