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顾秀娟
[导读]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的实施,对促进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顾秀娟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北京  102445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的实施,对促进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86例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分组,分为了甲组和乙组、每组均各(n=43)。甲组实施康复护理模式,乙组实施一般护理模式,比较甲组、乙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乙两组的骨折愈合效果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甲乙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骨折患者护理中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利于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骨折愈合;生活质量;影响        
        骨折为骨的完整性破坏/连续性中断,发病原因:暴力作用(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骨骼疾病等。临床症状: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等[1]。为加快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速度,有效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骨折患者为主,分析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的实施,对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临床资料、护理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骨折患者按随机抽签方法进行分组,分为了甲组(n=43)、乙组(n=43)。甲组男性、女性的数量分别为23例、20例;年龄介于20~62岁,平均年龄(41.5±3.4)岁。乙组男性和女性的数量分别为24例、19例;年龄介于20~60岁,平均年龄(40.9±3.2)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处理两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未见统计学的意义(P>0.05)。
        入选标准:接受X线片检查确诊为骨折[2];实行手术治疗;患者与患者家属阅读知情同意书后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骨肿瘤;凝血功能障碍。
1.2护理方法
1.2.1乙组实行常规护理,主要提供病情监测、基础护理服务。
1.2.2甲组实行康复护理,(1)确定康复护理流程,构建完善的护理机制、确定护理流程,以便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针对性康复护理指导。(2)心理康复护理,因骨折发病突然、骨折后会出现疼痛、肿胀及异常活动等表现,因而患者在担心病情条件下下会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需要加强护患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然后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心理疏导,进而使其正视自身疾病、树立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的自信[3]。(3)康复护理指导,负重训练时通过沙袋捆绑的形式训练,将沙袋的重量控制在4~5kg。同时可采取针灸促进患者康复,采用35mm毫针以泻法为主,选取足三里穴、内关穴,以及侧膝穴等施针,留针的时间为20min、施针时间为7d。另外,可佩戴石膏、拄拐站立——行走训练,旨在促使患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
1.3指标观察、评判/判定标准
1.3.1予以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效果、生活质量评分。
1.3.2 骨折愈合效果的评价标准:护理后骨折愈合良好且没有发生并发症情况,治愈;护理后骨折基本愈合、部分患者骨折愈合迟缓,有效;护理后未获得上述效果,无效。治愈和有效之和×100%=总有效率。
1.3.3使用生活质量表SF-36对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以及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评分,评分更高则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好,除活力、社会功能外,其他6个维度变化的范围为0.72~0.88。1.4统计学的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甲组、乙组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信息实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差X±S表示、生活质量评分利用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经率%体现、骨折愈合效果对比使用X2检验;两组的统计结果P<0.05,代表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组间骨折愈合效果方面的对比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实行比较,统计学的意义存在,P<0.05,如表1。

2.2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对比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状况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康复护理属于康复护理一体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进行比较优势突出,能有效弥补常规护理护理工作单一、没有针对性的不足,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针对于此,本次研究施行了康复护理,确定康复护理流程能规范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便于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患者、患者家属的配合[4];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患者的心态,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从负重训练、针灸护理、加强防护等方面出发,对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加以指导,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骨折愈合,使得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各项功能[5]。
        总而言之,骨折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所以建议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秀宇.综合康复护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0,028(003):53-54.
[2]许淑丽,李进梅,查燕.综合康复护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20,020(016):289,291.
[3]丁园.早期康复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20,027(001):44-45.
[4]杨芳,段蔚琨,席莹.心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043(009):1489-1490.
[5]马婉君.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健康之友,2020,000(003):218-219.
作者简介:顾秀娟,女,1984年 4月生,河北涿州人,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