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急诊护理方法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董丹
[导读]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
        董丹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311200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所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都比对照组患者短,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得出结论:把急诊护理路径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实践,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抢救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患者的心肌由于长时间严重的缺血出现了部分坏死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科学的抢救,就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操作中,如果选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还能提升抢救工作质量。为了提升急诊抢救质量和护理工作有效性,我们主要在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从而了解急诊护理路径的自身价值,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来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50例患者,所有的患者及其家属都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0.3±4.5)岁;观察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1.0±5.0)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之后都采用吸氧、镇痛等抢救方式,且护理人员还要积极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实时监控患者的身体指标、心电图、血压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抢救护理措施,遵医嘱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各项监护措施的记录,进行相应抢救部位的清洁和备皮,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在救治结束后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等内容。观察组则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组织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内成员包括1名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护理人员,定期对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路径实施内容、实施流程,急救技能培训以及规范化护理,明确急诊护理路径的意义,确保小组内的每位护理人员均熟练掌握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流程。(2)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在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快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进入急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初次评估和初期检查,同时通知急诊科开放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分诊护理人员接诊后将患者迅速送入抢救室,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同时立即对患者实施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心肌酶检测,配合急诊医生进行抢救,抢救成功后将检查相关指标让急诊医生查看,并做出诊断,根据诊断结果通知心内科及导管室准备介入治疗以及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指标,包括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和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判定指标
        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我院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问卷进行评价,共100分,由患者家属进行填写,分数越高为护理满意度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所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都比对照组患者短,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疾病,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心肌细胞坏死,病情进展也较快,早期的抢救护理显得非常关键,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效果。且有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通过优化急诊抢救流程,完善急诊护理程序,可有效的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急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性、有计划性的标准化护理抢救流程,通过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心肌梗死这一特定疾病制定出有顺序、有实践性的临床诊疗计划,形成方便、快捷、有效的急救路径,规范化护理流程,减少了常规抢救护理环节中的滞留时间,不仅提高了抢救效率,同时还减少了护理差错,提高了护理质量。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看出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阻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缩短心肌梗死的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提高抢救效率有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红娟.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32(8):59-59.
[2]张晓芬,袁承军,何 玲.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8):1272-1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