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荟蕾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北京 102488
【摘要】目的:刍议综合护理的实施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改善凝血功能的效果。方法:撷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下肢骨折患者,按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了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人数均为36例。实验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参照组DVT发生率(P<0.05)。护理前,实验组和参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相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综合护理;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近年来,下肢创伤、外伤截肢占比较高,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发生率持续增长。DVT为血液于深静脉不正常凝结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在下肢发生,而且血栓脱落会诱发肺栓塞PE情况[1]。发病机制:抗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C蛋白基因和凝血酶原基因突变等。典型症状:血栓远端肢体/全肢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疼痛/压痛、发热等。本次研究将我院近1年内收治的72例下肢骨折为主,观察施行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所收治的72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患者,以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实验组36例、参照组36例。实验组男、女分别为20例、16例;年龄区间段32~72岁,中位(52.4±5.5)岁。参照组男、女分别为22例、14例;年龄区间段30~72岁,中位(51.6±5.3)岁。实验组与参照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发现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下肢骨折;②并发DVT;③患者、患者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①精神障碍;②认知功能障碍;③重要器官疾病。
1.2方法
1.2.1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要求在手术后为患者充分按摩下肢、抬高患肢,以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小活动的范围,同时可使用适量抗凝、抗感染药物处理[2]。
1.2.2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1)综合健康教育,为患者和其家属讲解疾病、手术方法、术后可能会发生并发症等内容,然后告知患者的病情,旨在使得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方法和操作流程有基本的了解[3]。(2)综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新鲜果蔬、黑木耳及促纤维食物等,从而降低患者血液的黏稠度。(3)综合运动护理,在早期实行功能锻炼、抬高下肢,要求超过心脏平面20cm左右,可通过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治疗。同时,应合理使用足底静脉泵加快下肢血液流动的速度,并有效预防静脉受阻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可保持紧绷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如此反复20次,患肢向外扩展25°,教会患者正确翻身、摆放体位的方法,目的为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但禁止过度外展患肢。
1.3临床指标观察
观察、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源时间APTT、D-二聚体 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
1.4统计学的分析处理
本文数据信息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8.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术后DVT发生率对比,通过率%代表和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使用均数差X±S表示、t检验。统计学处理显示P<0.05,可评判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参照组术后DVT发生率对比研究
实验组术后DVT发生率<参照组术后DVT发生率(P<0.05),见表1。
.png)
2.2实验组参照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研究
虽然护理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但护理干预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P<0.05),见表2。
.png)
3.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原因,和血液高凝状态存在联系,发生血液高凝状态为受到下肢骨折创伤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术后长时间卧床因素所影响。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实施了综合护理模式,以此从不同路径出发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4]。经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联系患者的相关情况通过其能够理解的方式,普及疾病和手术治疗相关内容,从而及时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此同时,提供饮食护理指导能联系患者的病情、饮食喜好编制饮食方案,使得患者合理搭配饮食、满足机体营养需要;运动护理的实施,利于在术后进行功能训练,降低对静脉内膜构成的伤害,改善长时间卧床血流问题,避免发生血流淤积的现象[5]。经本次研究结果可见,除护理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意义,护理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总之,综合护理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婷,张闻熙.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2019,035(002):110-112.
[2]姜淑芹,于敏.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006(052):156.
[3]李聪慧.早期预防性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5):181-183.
[4]李静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2019,000(029):101,104.
[5]于妮妮.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000(005):88-89.
作者简介:房荟蕾,女,1990年11月生,汉族,吉林白城人,最高学历:大专, 职称: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