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血液肿瘤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不做常规护理,加用辅助心理治疗,以改善病人负性情绪为主的心理干预。干预组在病人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全面、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关键词:心理干预;血液肿瘤;护理质量
血液肿瘤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淋巴瘤。血瘤的诊断就是这种突发事件给病人心理上带来巨大的打击。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及争取家庭的支持等,不仅可以缓解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本研究就血液肿瘤科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组血液肿瘤患者80例,均明确诊断,男37例,女33例。年龄37~67岁。排除标准:(1)生存期〈1年者。(2)严重并发症者。(3)难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规定者。参考数字表法将80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争取家属支持等。特定执行方法:
(1)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护士要灵活排班,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满足病人和家属的各项合理要求;尤其是主管护士要多到病人床前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化,热情解答病人和家属的疑问。
(2)温馨护理,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静;提供娱乐及相关健康类的杂志及书刊等,使患者及家属在了解最新治疗技术的同时也能得以放松,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3)加强健康教育。开设各类健康教育栏目,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与病人交谈等多种方式对病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应依据情况适时灵活安排教育的时间及地点,尽可能让患者及家属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教育内容是患者所需求的;护理人员可运用问卷或直接提问等形式了解患者对培训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宣讲教育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语气及措辞,避免患者产生逆反心理。
(4)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心理障碍。首先通过多方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如了解患者年龄、教育背景、家庭人员、家庭经济情况等,在充分掌握患者心理问题后根据其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一些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可能会将压力转移到护士身上或是部分患者觉得护理人员对其疾病不了解、不愿意和护士多作交流,而对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采取不同方式与之沟通,避免态度粗暴、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等。
(5)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注重沟通技巧,例如:沟通时语气温和,语调和善,多用安慰和鼓励的语言,避免激化的语言,多花时间倾听患者的抱怨和倾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出院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并对观察结果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护理方法、心理干预措施、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1.4患者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定标准。本研究主要分为一般资料问卷和满意度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种类等。问卷调查是我院护理部门自编的问卷,由满意度10分到不满意1分,分为10个等级,分别给10题相应的分值,总分100分,以总分计算满意度结果。超过90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护士质量评定参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进行评定,量化处理并评分。
1.5统计方法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对计量数据进行了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三项评分的比较情况如下表:
.png)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4%)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两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2。
.png)
3讨论
血管性肿瘤作为一类疑难复杂疾病,常具有并发症多,疗效差,复发率高等特点,同时血管性肿瘤又是一类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躯体病理改变,同时心理因素也在其发生、发展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旦发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而产生轻生意念,这种心理问题会加速病情的发展和恶化,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治疗质量。护士在重视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更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将以往对肿瘤的治疗和护理从单纯关注病人的生存率转变为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同等重要的层面。发挥心理干预机制的作用,有效地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和各种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发现,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满意度的提高,病人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服从护士的健康教育,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各项护理服务的质量,从侧面证实了本次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近年来,随着“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服务满意度”的理念的提出,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被纳入到护理评估之中。鉴于血液病病人的特殊性,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已成为衡量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结果表明,通过护士对血液肿瘤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开展护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尚姗姗.全方位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7,25(3):176-177.
[2]胡碧珠,周丽华,颜木兰.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与行为问题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116-117.
[3]宋艳艳,李彩霞,袁新华.心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6,3(17):100-101.
[4]李芳,秦月兰,向前.人文关怀护理对血液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