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高云
[导读]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高云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心梗介入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行心脏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两周焦虑(HAMA)、抑郁(HAMD)、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介入性治疗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目的:探讨实施心肺复苏术的心梗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有效改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脏康复护理;焦虑、抑郁;并发症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急性冠脉持续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所致。胸部持续疼痛,血清心肌酶活性迅速升高,病人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时危及生命。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因此,临床上上心梗介入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如何帮助病人术后快速康复,医护人员能否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心脏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报道了在我院介入治疗心梗病人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取得的显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38例心肌梗塞患者从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的介入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同时加用心脏康复护理。在术后一周和两周进行HAMA, HAMD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研究对象为11名23~79岁的男性(46.53±2.42)和9名女性。以12名男子为对照,8名妇女,年龄25~78岁(女性45.71±2.54岁)。总体数据与两组数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医嘱照顾患者的活动与卧位休息。介入术后需要患者进行平卧位休息,在24小时内需要家属协助病人在床上进行平行移动。随后依次进行翻身和下床活动的动作。在活动方面应循序渐进。所有患者都应该结合治疗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卧位与活动方式,严格按医嘱进行护理。其次,在卧床休息期间每个两小时护士都应该协助家装对术侧下肢进行按摩,自下向上,按摩至腹股沟处纱布下缘,以此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病人术后舒适度。最后,手术后24~72小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1.2.2观察组采取心脏康复护理
        (1)健康宣教:针对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随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视频、面对面讲解等健康宣教方式。健康宣教内容主要包括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的注意事项、护理方法及预后效果等等。
        (2)康复训练:护理人员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指导。在开始训练时制定难度较低的康复训练内容。具体方法是行介入术后4-6小时帮助患者转为舒适卧位,待患者手术区域压迫解除后引导患者进行肢体及关节锻炼。由于介入术后的几个小时内患者行动不便,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洗漱、排便等活动。待患者术后6-48小时后,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自行进行关节训练,关节训练的同时配合正确的呼吸节律。
        (3)心理康复: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还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对术后康复情况的担忧心理。护理人员可讲解成功治疗病例激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其次,指导患者戒烟酒,注意饮食清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HAMA)、抑郁评分(HAMD)和不良反应率和患者满意度。
        1.4成立质量监控小组
        为实现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医院应积极成立专门的护理研究小组,组内成员主要包括: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一名、主管护师人员一名、专职护理人员两名。对于已经接受住院治疗服务的患者,相关医护人员需及时对其进行实际病情发展情况的评估,掌握患者的主要病症特点,安排患者进行必要身体健康指标的检查,依据患者实际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患者治疗及护理方案的确定。同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引导患者熟悉治疗环境,防止患者对治疗环境产生恐惧感。
        1.5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环境是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重要外因之一,因此,对于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医疗人员需努力为其营造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注重病房及病房周边环境的清洁,加强病房通风处理,为患者调整舒适的室内温度,对于患者贴身的床上用具,进行及时的消毒、清洁处理,同时,医护人员展开定期的查房工作,及时了解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实际需求。
        1.6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计数数据的使用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用x±s表示的两个数据组中,x2与 t的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和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3讨论
        对无心肌梗塞合并症的病人,应用法治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心智状况,同时也可显著减少病人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因此,在对心智障碍病人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时,可有效改善病人的不良心智状况,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因此,心脏康复护理治疗效果与传统的护理治疗效果好很多,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初期心脏康复护理时,制定患者的卧床时间和运动时间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的前提下,并对患者的预后和预测做好详细的分析。另外,还需要为患者建立一套完整且合理的实施计划方案,并制定严格的相关管理方法,这样才可以让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获得安全保障,且保持训练过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艳丽,王星.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171-172.
        [2]刘静.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与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4):44-45.
        [3]李娜.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48-149.
        [4]孟娟,雷素扬.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9(05):34-35.
        [5]郑艳.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