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琴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北京 102445
【摘要】目的:判断骨折手术行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142例骨折手术者参加研究,参加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此期间内疼痛护理者71例,一般骨折护理者71例,前者以疼痛组定命名,后者以一般组命名,除观察疼痛指标,需评估睡眠情况。结果:护理后各时间段内所产生的疼痛数据在一般组比疼痛组高,P<0.05。各维度下所评估的睡眠数据在一般组比疼痛组高,P<0.05。结论:经疼痛护理实施能得到较好价值,此过程中疼痛、睡眠等均可改善。
【关键词】骨折;应用价值;改善效果;疼痛护理
骨折损伤有清晰特点,表现在突然性、创伤性。此类损伤主要涉及骨骼、肌肉,而机体承受能力有限,强烈疼痛机制下,常使情绪变差。有研究证实,疼痛来源并不局限于创伤,心理、社会等也会加重疼痛感受[1]。各机制共同作用下,多数骨折者会陷入睡眠障碍,加之机体创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抵抗力,骨折恢复速度可能被延缓。较差抵抗力下,也有病菌入侵情况,除造成较多感染事件外,也可能存在骨不愈合问题。当前疼痛护理得到重视,和此前单一镇痛治疗不同,此措施覆盖面较广,能将多维度抑制疼痛[2]。对此,研究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142例骨折手术者,旨在判断疼痛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入组标准的142例骨折手术者参加研究,参加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疼痛组:71例,手术结束时间1-12h,均数值(6.81±1.94)h;34例女,37例男;骨折时年龄20-59岁,均数值(39.80±2.47)岁。一般组:71例,手术结束时间2-13h,均数值(7.19±1.58)h;35例女,36例男;骨折时年龄21-60岁,均数值(40.27±2.90)岁。组间无差异,P>0.05。
1.2方法
疼痛组:疼痛护理,(1)心理暗示:根据疼痛情况,向其宣教相关知识,可行安慰剂治疗,但经语言提示此药物为镇痛药物,经暗示后舒缓其疼痛感。(2)体位调整:术后根据伤口情况,适当调整体位,让患肢保持在舒适状态,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寻找疼痛感较轻的位置,定时调整患肢位置,可抑制疼痛,也能预防患肢麻木。(3)呼吸指导:疼痛机制发生时,可指导其进行呼吸调整,在深呼吸后能舒缓身心,也有抑制疼痛的作用。(4)注意力转移:向骨折者讲解转移方法及技巧,如冥想、绘画等,若此类转移方法无效,可根据患者喜好,让其进行喜欢的活动,如打游戏等。(5)生活护理:根据患肢情况,可对患肢进行热敷处理,或根据恢复情况,行患肢适当运动,在局部良好血液循环下,能抑制疼痛机制。(6)镇痛护理:超出承受范围后,可根据疼痛机制行相应治疗,可行小剂量镇痛治疗,无效后增加剂量,达到较强镇痛效果。
一般组:一般骨折护理,即定时换药,保持换药轻柔度,减轻伤口疼痛。
1.3观察指标
疼痛评估过程中使用工具为VAS评分,除在护理前评估此项指标外,也需将评估时间拓展至护理3d、5d、7d后。共10分,和此越接近,疼痛程度越重。
睡眠评估过程中使用工具为PSQI量表,评估维度主要有七个方面,本研究针对其中四项进行评估,除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外,还包括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各项均3分,和此越接近,睡眠越差。
1.4统计学计算
SPSS24.0中,所计算疼痛、睡眠数据均属计量资料,t值检验后,若护理有意义,P<0.05。
2.结果
2.1疼痛程度
护理后各时间段内所产生的疼痛数据在一般组比疼痛组高,P<0.05。
.png)
2.2睡眠质量
各维度下所评估的睡眠数据在一般组比疼痛组高,P<0.05。
.png)
3.讨论
骨折常在创伤后出现,若未得到及时复位治疗,可发生骨折移位情况,也有患者存在骨头畸形发育,造成患肢功能障碍。轻微骨折所采用措施较简单,仅需闭合复位即可。而重症骨折则需进行手术修复。相应修复后骨头发育可得到恢复,但在创伤机制下仍有疼痛感存在,且伴随骨折愈合过程,可使疼痛感不断加重,此过程中睡眠也会变差。既往临床对疼痛并不重视,仅关注骨头发育情况,多能得到较好骨折恢复效果,但患者对此并不满意[3]。当前疼痛护理理念被提出,所涉及镇痛措施较多,且不局限于药物镇痛,得到较多认可。心理暗示在此措施中应用较多,为减少镇痛药物对机体的损伤,临床可行安慰剂治疗,后经语言提示患者药物为镇痛剂,可得到较好心理疼痛抑制效果。不良体位也会造成疼痛感加重,根据患肢舒适、疼痛情况,行体位调整,能得到较好疼痛、麻木抑制效果,使患肢得到较好恢复。疼痛剧烈发作时,可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经呼吸调节也能达到镇痛效果。注意力转移是当前应用较多的镇痛措施,能在各措施下让疼痛程度得到缓解。患肢热敷、活动等,均能让病变位置保持较好血流,除减少水肿事件外,也能让患肢疼痛得到控制。各措施无效前提下,可行镇痛药物治疗,此过程中可调小剂量,根据镇痛情况可适当增加剂量,能保证镇痛有效性[4]。
综上,关于疼痛护理所达到的效果较广,不仅能抑制疼痛,也能恢复患者睡眠。
参考文献:
[1]刘红姝,王小娜,李雪,等. 轴式滚动移位护理法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疼痛、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29(11):59-61.
[2]刘红梅,李英,黄素珍,等. 耳穴贴压对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睡眠及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2):1395-1397.?
[3]代晓.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裂伤患者 术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3):539-540.
[4]罗曼霞,罗森通,郑进福. 早期康复护理在髌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8):1141-1143.
作者简介:黄红琴,女,1984年 9月生,江西南昌人,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