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琴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省宜宾市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本项研究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抽取时间于2019年6月与2020年6月期间,随机分组,对照组中所纳入的30例患者运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所纳入的30例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疾病基础知识知晓率、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基础知识知晓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模式,可增强疾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睡眠问题。
关键词:冠心病;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护理;知晓率;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前言
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是基于多维度层面,对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生活行为进行干预的一项方案,可在帮助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的基础上,维持自身生命安全[1]。此护理模式,现已在各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中广泛运用,且符合人文护理概念。此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认可度较高,对此本文将探讨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实践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本项研究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抽取时间于2019年6月与2020年6月期间,随机分组,对照组中所纳入的30例患者运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所纳入的30例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5~79岁,平均测验值为(65.29±3.88)岁;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7~80岁,平均测验值为(65.43±3.69)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则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1)组建综合评估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带领该组护理人员对患者认知状况展开综合评估,培训冠心病疾病的护理措施,制定有效干预方案;(2)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主动了解患者兴趣爱好,加强鼓励,引导其在公共娱乐中积极有效参与,以消除负性情绪。向家属强调陪伴的重要性,以使患者感受到愉悦感,增强安全性。针对有烟酒喜好者,需积极戒除,以减少疾病诱发因素。(3)运动干预: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将血压波动降低到最低限度,适当开展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等。(4)延伸宣教:在护理期间对患者制定延续性护理档案,展开综合评估的复诊日记,结合患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并让患者在出院1~6个月后进行复诊,科室随时针对患者情况进行随访。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总分为100分,>85分为知晓。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即健康调查简表衡量标准对组间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进行测评,单项分值为100分,当干预后患者分值呈更高显现时,表明生活质量提升显著。
(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总分进行比较,0~21分为评估总分,当分值≥7时,睡眠质量较好,当<7时,睡眠质量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组间计量资料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应用()予以表述,经t检验获取结果;计数资料应用(%)表示,施以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疾病基础知识知晓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86.67%(2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
2.2比较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
组间经由健康调查简表衡量结果所示,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分值均呈更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单项分值与之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3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
由PSQI量表测评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比较均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分值均有所提升,较对照组呈更高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常规的认知护理对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有限,无法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不仅阻碍生物-医学-心理护理模式的进展,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并无多大帮助[2]。而目前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契合患者、社会需要,能体现现代护理理念人文进程,进而可满足现阶段的护理需求。冠心病普遍病程较长,且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合并的基础病症较多,生活质量明显低下,受疾病影响患者死亡率较高,帮助掌握疾病基础特征,建立正确的健康行为,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的有效保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行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小组构建,可保障宣教内容的专业性,经良好习惯培养、运动指导、延伸宣教,可增强健康管理水平,为预后好转打下坚实基础。本次研究结果支持上述论点。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患者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模式,可增强疾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睡眠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蕊,袁冰,伍芳芳,等.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2):228-232.
[2]易朝晖,麦爱欢,徐穗莲,等. 认知行为配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PCI术后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