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玫
日照市中心血站 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
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为献血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的必要性,总结一系列的心理护理体会,注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更多献血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为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方法:随机抽选100名献血者,分组后展开心理护理,对照组仍以传统宣教为主,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的心理变化,统计分析献血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合相关结果准确评估心理护理理念的实际渗透价值。结果: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后,献血者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情绪却未产生较大波动,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98.24%),对于血站采血工作十分信任且非常配合。对照组并未进行心理护理,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有待改善,容易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无法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导致血站采血工作的推进不够顺利。结论:第一时间展开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是血站采血护士的职责所在。应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避免献血者出现情绪的波动,增强他们的采血信心,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全面渗透心理护理理念,血站采血工作的推进也会变得异常顺利,如此一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
关键词:血站采血护士;献血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引言:现代的医学模式已发生了巨大转变,护理心理学引起了多方关注,受到了各方重视,直接深入有效策略、可行性措施的总结研究,是医护人员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初次献血者献血后的不良反应较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在所难免,严重时直接打击到他们的献血信心,是血站采血工作不到位,护理服务不全面,心理护理有缺失的具体表现。具体分析献血者不良反应的诱发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通过有效策略的应用,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执行,整体优化血站采血工作的服务效果,必须引起血站采血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次研究活动的开展,特意抽选了100名献血者,分组后观察比较了心理护理对于献血者情绪波动的影响,希望以下内容的总结概括,可以为其他的血站采血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名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老师34名,大学生25名,公务员33名,其他职业8名。100名献血者的男女比例为63:37,年龄区间为18-39岁,平均年龄(28.64±3.00)岁。100名献血者均为自愿参与献血活动,无限制性疾病,且献血时期的健康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分组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献血者各50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1]。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宣教为主,需要普及献血知识,使献血者了解一些常识,注意休息,营养补充,切勿疲劳,保护好穿刺部位等。实验组则由经验丰富,责任意识较强的血站采血工作人员,展开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 注意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开始采血工作之前,通过播放动画视频,使献血者一边学习献血知识,一边放松自己,得以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让献血者充分信任采血工作人员,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疑问,询问献血者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还存在哪些问题。提前交代清楚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并鼓励献血者献血后自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作息习惯。
1.2.2 以规范化的采血操作,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具体体现采血服务的专业性,直接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改善他们的不良情绪。提供安静的、舒适的献血环境,工作表现必须沉着、冷静、微笑服务,密切关注献血者的表情变化,通过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采血工作。献血者出现面色发白、头晕等症状应立刻停止采血,让其静坐10分钟,观察献血者的后续反应,及时展开对症处理,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1.2.3 注意采取针对性强、安全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在献血者采血成功后增强他们的献血信心,嘱咐献血者回家以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引发身体的不良反应。给予献血者一些有意义的纪念品,及时回访,使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心理,为下一次的义务献血做好充足准备[2]。
1.3 观察统计
进行两组献血者采血情况的观察,心理变化以及情绪波动综合评分指标的分析,统计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后,准确评估心理护理的价值所在。之后使用SPSS 22.0这一专业统计学软件直接处理相关的数据,进行计量资料的卡方检验,并以百分数表示,当p<0.05时代表组间结果产生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前后心理变化以及情绪波动综合评分指标的比较,可见表1:
.png)
2.2 对照组与实验组献血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统计结果,详见表2:
.png)
3、讨论
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将更好地解决献血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会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3]。血站采血护士进行心理护理有效策略、可行性措施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真正为献血者提供了优质的心理护理服务,实现了心理护理理念的全面渗透,献血者采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将降到最低,他们的献血信心十足,热情高涨,对于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稳健发展而言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张晓明.血站采血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必要性[J].现代医学研究,2020(11)245-246.
[2]夏丽娜.心理护理降低献血者情绪波动以及心理变化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9(01)200-201.
[3]郭佳慧,李敏.血站采血护士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式与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2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