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换药室的护理要点及预防感染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鲁京
[导读] 目的:探讨门诊换药室开展有效的护理对预防感染的效果。

        鲁京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14103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换药室开展有效的护理对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的150例门诊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75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感染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10.67%(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2.67%(P<0.05)。结论:门诊换药室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预防感染,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诊;换药室;护理;感染
        门诊换药室主要是为手术切口、外伤创面以及创面感染等提供处理及换药服务,常见操作手段包括术后换药、局部冲洗、脓肿引流等[1]。由于操作技术的特殊性,门诊换药室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为减少感染的发生,门诊换药室应积极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风险。为探讨门诊换药室开展有效的护理对预防感染的效果,现对150例门诊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的15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本院门诊换药室接受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沟通障碍;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75例。试验组、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25~68岁,平均(42.62±4.57)岁。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23~67岁,平均(42.55±4.63)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等待环境、做好换药室的清洁消毒、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等。
        试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环境护理。保障换药室环境整洁、干净、安静、座椅充足,地面铺防滑垫或防滑地板,预防跌倒,并为患者提供杂志、报纸、电视、饮水机等设施。确保换药室内温湿度适宜,地面干净、整洁,做好消毒工作。合理划分换药室的活动区域,包括换药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并设置醒目标识。②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可以采取张贴海报、播放宣传视频、提供宣传手册等方式,来向患者宣传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度、配合度与依从性。③心理护理。做好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多采用正面、激励的语言,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④换药过程中的护理。换药前,医护人员采用“七步洗手法”对双手进行清洗、消毒,佩戴无菌帽、无菌手套。换药时,按照先清洁创面,再对轻微感染创口、严重感染创口、特异感染创口进行换药的顺序进行操作。对存在气性坏疽、破伤风的患者,应给予隔离。将伤口充分暴露出来,将旧敷料小心地取下来,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洗伤口,冲洗时询问患者是否感觉不适,根据患者的反馈合理调整。严格按照规定为患者换药、包扎。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满意度。①感染发生率。包括伤口清洁换药时、清创与缝合时、伤口感染后换药时发生的感染。②满意度。为患者分发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采取赋分法,共25个问题,每个问题1~4分,总分100分。不满意:<55分;一般满意:≥55分~<75分;基本满意≥75分~<90分;非常满意:≥9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以[n(%)]、(x±s)表示,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发生率
        试验组的感染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10.67%(P<0.05)。

2.2满意度
        试验组的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2.67%(P<0.05)。

3.讨论
        门诊换药室是医院直接面向患者的一线科室,其主要服务内容是清创、换药。门诊换药室所接触的患者文化差异较大、流动性较大、切口类型与处理方法的差别也比较大,因此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较高。同时,清创、换药操作会刺激伤口处的神经末梢,使患者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引起应激反应,使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率[2]。由于受到治疗设备、环境以及医护人员操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门诊换药室的感染风险较高[3]。一旦换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有可能发生感染,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切口愈合时间延长[4]。为预防感染的发生,门诊换药室应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减少各种风险因素。常规护理的手段相对单一,效果不高,因此,应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
        针对性护理倡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针对门诊换药室的患者,做好换药室的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干净,可以避免病原菌的滋生,从而预防感染[5];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增强患者的配合度、依从性,从而确保换药效果[6];换药过程中实施细致的护理,可以确保换药操作的规范性,减少不当操作,从而有效预防感染。本研究结果发现,采取针对性护理的门诊患者(试验组)感染发生率5.33%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门诊患者(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10.67%,且试验组的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2.67%。提示,门诊换药室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预防感染,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其原因可能是,针对性护理全面考虑换药操作中的各项风险因素,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控制各种风险,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综上,针对性在预防门诊输液室感染中有着理想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春梅.传统门诊换药室引进现代伤口护理理念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7.
[2]陈爱平.门诊换药室患者伤口感染原因干预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研究[J].人人健康,2019(21):317.
[3]吴晓华.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换药室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4):157-159.
[4]吴雅静.探讨在外科换药室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J].人人健康,2019(09):127.
[5]郭燕.加强外科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院内感染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183.
[6]王小英.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外科换药室院内感染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4):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