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邮编 650032
【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9年9月),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常规方式应用于对照组,心理护理应用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负面情绪和生存质量。结果:护理2周后,对照组的负面情绪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且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效(P<0.05)。结论:对患有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年老患者,利用心理护理能明显减少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在年老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侵害国民身心健康,尤其在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的背景下,该病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1]。这种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罹患该病的老年患者常伴有较为严重的焦虑、恐慌和抑郁[2]。这就说明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治疗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8例),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观察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66.85±4.52)岁;病程1~ 2年,平均病程(1.42 ± 0.12)年。对照组男33例,女11例;年龄62~75岁,平均(68.16±4.24)岁;病程10个月~ 2年, 平均病程(1.21 ± 0.24)年。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患者(需完全满足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或等于60周岁;③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个人,知晓且同意本次临床实验。
排除标准:①患有除该病外的其他严重疾病;②年龄小于60周岁;③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④严重并发症。
1.3方法
住院期间,将内科常规护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主要包括:日常管理、用药管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等。将心理护理应用于观察组用,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由主管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和家属认真解读疾病(病因、简要发病机制、治疗和转归),并积极解答疑问,同时介绍治疗方式。(2)心理疏导。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焦虑、恐惧、渴望被关心的心理,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减缓负面情绪,建立信心。以期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3)日常关切。保持与患者的畅通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结合病情调整治疗和护理方式。(4)辅助治疗。选择患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听音乐、看电影、读书等方式,用于疾病的辅助治疗,目的是通过这些方式增加患者的愉悦心情,调整其紧张、焦虑的心态。(5)家庭支持。积极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引导家属正确看待疾病,争取家属的全面支持,全身心配合医护治疗疾病。充分利用病友这一群体,经常性在护士的引导下开展病友会等活动,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3]。
本次实验共进行两周(14天)。
1.4观察指标
(1)负面情绪。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进行自评,分数越高,代表负面情绪越重。
(2)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简易量表(QOL-BREF)进行评价,评分高代表生活质量高。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SAS、SDS和QOL-BREF采用t检验,以(±s)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负性情绪
实验开始前,比较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没有意义(P>0.05)。实验两周后,再次比较,观察组的评分比较低,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一。
.png)
2.2生活质量
实验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无意义。实验两周后,再次比较,观察组的评分比较高,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二。
.png)
3 讨论
冠心病常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这二者都会改变心脏的血流动力学,严重影响患者心脏的泵血功能。此时,患者的组织缺氧较为严重,已经威胁患者的生命。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出现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时,机体已经处于缺氧状态,尤以肺部症状较突出(呼吸困难、咯血等)[4],如果病程继续无节制的发展,患者的心理负担会加重,负面情绪(焦虑、抑郁等)的出现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时会出现放弃治疗和轻生行动。有学者指出,对于这些患者,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5]。
传统护理方式虽然较好的完成了临床治疗,但是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活动,使得治疗和患者本人出现割裂。心理护理方式的出现,较好的使治疗和患者本身联系起来,医护可以通过心理护理中收集到的患者详细反馈用于治疗方式的调整[6]。本次研究采用的心理护理方式,分别从心理疏导、个人情绪调控和家庭支持三个方面进行方面的护理。本次实验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同,在14天的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方式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对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有积极意义;比较生活质量,观察组的QOL-BREF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意义(P<0.05),再次表明心理护理能够更全面的支持患者的治疗过程,有效改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够减少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负性情绪,此次研究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值得在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艳, 万东华, 朱莉,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2020,15(10):103.
[2] 郑如婷. 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5):473+455.
[3] 张雯雯, 冷敏, 魏丽丽,等. 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研究,2021,35(3):402-406.
[4] 史周乾. 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早期疗效[J]. 黑龙江医学,2021,45(07):732-733.
[5] 诸帆, 胡申江. 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07):749-753.
[6] 李硕, 李育玲, 徐勇,等. 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护理研究,2021,35(7):1290-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