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6-2020.6月在我院收治的6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5例)和观察组(325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后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麻醉、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机体水电解质紊乱。结论:导致甲状腺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因素较多,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恶心呕吐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恶心呕吐;原因;护理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甲状腺的位置在气管两侧和甲状软骨下方,位于颈前区,解剖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周围血管神经较为丰富,解剖环境十分复杂。目前临床对该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具有创伤性,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1]。恶心呕吐是甲状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可能会导致发炎、窒息等严重后果,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6-2020.6月在我院收治的6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5例)和观察组(325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2例和153例,年龄区间23-72岁,平均(43.05±5.72)岁,病程1-13个月,平均(6.23±2.05)个月;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3例和152例,年龄区间23-73岁,平均(43.18±5.95)岁,病程1-14个月,平均(6.15±2.3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于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对切口和引流管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存在异常,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详细内容:(1)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术后恶心呕吐是常见症状,消除患者疑虑,缓解其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康复自信。(2)环境干预。保证病房的安静、整洁,每日消毒和打扫,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体位锻炼。帮助其逐渐适应手术过程中的头颈过伸位。帮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将10cm左右厚的软枕垫放置双肩下,将颈部充分暴露,每日2次,结合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时间,为1-2h,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4)术后体位干预。全麻清醒患者,术后垫枕头,平卧6h后无恶心、呕吐取半卧位,避免颈部伤口疼痛,促进伤口引流,降低颅内压,减少恶心呕吐发生风险。(5)呕吐护理。如果患者存在呕吐症状,指导其用手按压伤口,减少伤口张力,头偏向一侧,将治疗巾垫在颈部,发生呕吐及时更换,以防污染伤口。定时更换敷料。(6)药物预防。术后给予患者适量的抗呕吐药物,有助于减少呕吐发生。(7)饮食干预。呕吐患者及时使用清水漱口,暂时禁食,结合情况进行静脉输液,补充能量。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帮助患者漱口,保证口腔清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分析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12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69%(12/325),对照组出现45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85%(45/3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8.017,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原因分析 观察组12例术后恶心呕吐患者中,4例为年龄过高,3例为手术体位和时间因素,2例为麻醉因素,3例为水电解质紊乱;对照组45例术后恶心呕吐患者中,12例为年龄过高,15例为手术体位和时间因素,10例为麻醉因素,8例为水电解质紊乱。
3.讨论
甲状腺手术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因为其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恶心呕吐十分常见,导致恶心呕吐的原因繁多,主要包括:(1)年龄。相较于老年患者,年轻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风险更高,主要原因为老年患者对刺激反应性较低,在同一程度的刺激下,年轻患者更易出现恶心呕吐。(2)麻醉因素。麻醉方法和药物的副作用均和恶心呕吐关系密切。全麻的风险高于局麻,给予患者阿片类药物镇痛具有一定的恶心呕吐风险。部分患者术后携带镇痛泵,恶心呕吐症状更为严重。(3)手术时间和体位。甲状腺手术体位较为特殊,患者颈部后仰过度,椎前肌肉和韧带在过伸的状态下,椎后肌肉和韧带在受挤压下,由于缺血疲劳导致受损,头部后仰过度,导致脑部血流供应失衡,引发中枢性恶性呕吐。另外手术时间越长导致恶心呕吐发生风险越高。(4)机体水电解质紊乱。手术过程中去氨加压素导致机体钠离子和钾离子水平降低,进而引发术后恶性呕吐[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说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呕吐发生风险。通过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环境干预等,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少不良心理对恢复的影响;通过体位锻炼、药物预防等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缓解患者的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3]。
综上所述,导致甲状腺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因素较多,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恶心呕吐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王琳,张允,姜潇.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观 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2):244-245.
[2] 常燕,曹亚,戴泽平. 影响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危险因素的探 究[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5):490-493.
[3] 朱春华,张清君,王勇. 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 预体会[J]. 临床研究,2020,28(5):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