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100029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系统性的人性化护理,然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心理状况、机体功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老年高血压实施人性化护理,既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指标,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一般临床症状不够明显,但是往往会伴随有疲倦、头晕等症状。如今,在临床治疗阶段,通常为其提供降压药物治疗,然而大多数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身体机能变差、依从性不高等问题而影响其最终治疗效果,此时就需要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阶段,为其提供必要的护理干预,而人性化护理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年龄、心理、疾病、社会等因素来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护理服务,以此来强化患者认知,提高其临床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随机抽取我院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45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9-85岁,平均(64.3±1.7)岁,病程在5-19年,平均病程为(11.2±0.8)年;实验组中46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64.8±1.6)岁,病程在5-20年,平均病程为(11.5±0.9)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方面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告知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且维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同时告知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并定期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对发现的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处理。
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系统性的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人性化的心理护理。由于高血压属于终身疾病,不可避免会出现紧张、焦虑、暴躁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都会诱发血压升高,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之高血压病程长、反复发作、并发症多,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绝望心理,不利于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进行。此时,作为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告知疾病的发展、控制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使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得到改善,以此来确保临床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2)人性化的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降压药物,并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以此来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患者血压的监测工作,并结合血压变化情况来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例如,冬季患者血压水平相对偏高,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给予实时、动态监测,查看其是否存在心悸、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告知患者保持平卧休息,以此来达到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目的;(3)人性化的病房环境护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进入新的环境后会出现陌生感,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解病房相关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合理粘贴各种标识语、警示语。同时,耐心询问患者是否满意病房环境、是否需要增加设备设施等,并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以此来提高患者面对治疗和护理的积极心态;(4)人性化的运动护理。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身体体力差、机能逐渐减退等问题,此时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通过八段锦、慢跑、太极拳、早操等运动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该过程需将最大摄氧量控制在40%- 80%;(5)饮食护理。作为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并结合患者病情和身体特点为其提供系统性的饮食护理,少食用腌制品,严格控制每日盐摄入量,严禁辛辣、刺激性食物,这样可以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而且还可以满足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进而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确保临床治疗和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6)人性化的随访护理。护理人员一般要求每隔2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次,耐心询问患者饮食、运动、用药、作息等情况,查看其是否存在不适感,并告知可随时上门随访。
1.3临床评定标准
(1)借助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来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2)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其包括心理状况、机体功能、生理功能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两组患者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选择了均数±标准差给予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研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对比
统计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出现明显好转,且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71.37±1.98)mmHg和收缩压(112.54±2.13)mmHg指标均低于对照组(83.47±1.76)mmHg、(126.49±2.24)mmHg,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通过相关护理和统计得知,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97.64±2.19)分、机体功能(98.16±2.43)分、生理功能(98.27±2.07)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4.25±1.76)分、(86.46±1.24)分、(85.12±1.75)分,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导致身体机能的逐渐减弱,进而增加了各类疾病的发生,甚至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尤为关键。而人性化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和身体特点来为其提供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服务,这样既可以使患者的血压指标得到改善,而且在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孔明香,王婷婷.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6(40):112-113.
[2]魏金霞.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1(8):99-100.
[3]袁丽林,陈永佳,杨正芳.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保健文汇,2021,3(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