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
阆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637400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康复进程影响。方法:选择患者88例,划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对两者进行比较康复进程。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进程要远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康复进程。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老年患者;格林巴利综合征
前言:格林巴利综合征(),多从脊神经以及脊神经根位置发病,并伴随病情恶化影响脑神经。临床表现为呼吸障碍、四肢产生周围性瘫痪[1]。所以,如果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根据病患情况配合医嘱用药,给予适当护理干预,治疗效果一般。所以,临床护理需要寻找可能性方案,提升病患康复效率,缩短康复时间,而且该病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在给予有效治疗的同时,采取适当护理干预,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促进其加快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收治诊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88例,确诊症状,并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4例),年龄区间从62岁至81岁,平均(71.5±3.2)岁、观察组(44例),年龄区间从61岁至79岁,平均(70.0±3.0)岁。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并以医嘱进行按时按量用药。
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同时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诊治情况,整合护理干预标准与主治医师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专属化护理路径,包括日常饮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合理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等。(2)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在入院后对患者与其家属就临床护理路径作用进行讲解,取得患者与其家属配合。每天责任护士以路径表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执行医嘱用药,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记录在路径表。以是否可以进行日常生活为标准,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估,另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统计数据。
2结果
2.1住院时间与生活能力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48±4.32)天,而对照组住院时间则为(23.67±5.02)天,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生活能力恢复方面,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分别为(52.08±2.41)、(71.06±2.96),观察组在干预前后分别为(51.67±2.35)、(75.32±3.15)。观察组在生活能力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
2.2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拥有13例非常满意、19例满意、1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仅有72.73%;而观察组则拥有17例非常满意、23例满意、4例不满意,总满意度高达90.91%(=4.889,P=0.027)。观察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要远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3讨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兰巴雷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及其神经根发生脱髓鞘病变神经性疾病,并伴随病情恶化影响脑神经,病因并不明[2-3]。虽然患病人群多位老年男性,也有少数年轻病人患病,发病率约为(0.4~2.5)/10万。该疾病采用积极手段治疗,使用良好护理干预手段,大多数病患在痊愈后并无并发症。但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老年患者自理能力较弱,护理干预难度较大。
将患者作为核心进行的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医院在不断摸索工作中较为成功护理干预方案。在入院对病患及家属就临床护理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病患及家属意见统一后,进行后续护理干预;借助对病患身体检查,选择适合治疗方案,进行基础护理干预;同时,合理营养搭配饮食,改善病患以往不健康饮食,对病患肢体进行康复训练相关指导;进行必要心理干预,缓解病患心理方面压力,为病情康复创造优质条件,加快康复速度;在出院后仍进行必要生活注意事项指导,进行全方位临床护理路径。既可以保证病患的责任护士可以在最短时间充分掌握护理标准流程,提升护理能力,减少在传统护理中对于病患统一采用常规护理,避免在病情跟踪时出现盲目性,又可以保证病患在入院的最短时间内以相关路径开展临床护理相关工作,确保每天护理工作在各个环节落实,进而提升临床护理干预质量。如果病患在护理干预中出现病情恶化,责任护士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病患情况,立即开展相应救治,为病患争取黄金抢救时间。而且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对于摸索格林巴利综合征在内的其他病症可行性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有效促进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能力与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嶛,倪小宇,孙波,等.以呼吸衰竭为首发症状而无四肢无力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0):992-993.
[2]鲁鵾鹏,熊文萍,樊兆民,等.突发性聋伴黑棘皮病及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55(11):1072-1074.
[3]刘代强,郝延磊.格林-巴利综合征前驱感染病原菌简介[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8,38(00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