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影响探讨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毛小桃,通讯作者:李晓霞
[导读]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毛小桃,通讯作者:李晓霞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接收的86例产后抑郁患者设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家庭组(n=46)以及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家庭组在基础上采取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EPD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EP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0.331,P=0.741);经过治疗,两组EP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家庭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5.171,P=0.000)。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产后抑郁,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产后抑郁;产妇
        产后抑郁属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患者通常会表现为恐惧、焦虑、失眠、易怒以及思维障碍等,严重者甚至会失去婴儿照护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产后抑郁患者要给予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干预,以稳定其病情,使其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1]。事实上,在产后抑郁患者护理干预过程中,家属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支持能够给予患者信心,让患者家属与患者共同对抗疾病,让其能够早日回归社会。我院对46例产后抑郁患者采取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效果较为理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接收的86例产后抑郁患者设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入患者产后抑郁筛查呈阳性,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超过13分[2],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并配合研究。排除严重精神障碍者;脑损伤者;胎儿畸形者;严重产后出血者;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根据护理方案差异性将以上患者分为家庭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家庭组年龄23~36岁,平均(27.23±3.0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22±0.75)周,其中包括初产妇38例,经产妇8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8.03±3.31)岁,孕周38~41周,平均(38.79±0.69)周,其中包括初产妇33例,经产妇7例。在一般资料如年龄、孕周以及孕产史方面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向其详细阐述产后抑郁危害性、发病机制、治疗方案、日常注意事项以及成功治疗案例。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注意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及时反馈至主治医师并处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心理疏导,对其进行情绪安抚。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舒缓心情。
        家庭组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1)家庭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表达自身对于产后抑郁的看法,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其家属的真实想法、心理状态等。对于其存在的认知偏差进行适当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观念。鼓励患者与其家属之间交换意见及想法,共同探讨产后抑郁出现的原因,例如部分患者无法快速转换角色,过于担心产后康复状态,认为自身无法承担作为母亲的职责。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多给予其关心,定期开展家庭活动,尽可能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2)新生儿照护技能培训。让患者与其家属共同参与新生儿照护技能培训,指导其新生儿抚触、更换尿布方法、脐部护理、新生儿哺乳方法等,提高患者照护新生儿的能力,并让患者家属从旁协助,不断提高家庭照护新生儿的信心。(3)家庭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持充足睡眠,睡前可泡脚、听舒缓音乐,尽量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并让患者家属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在家属陪伴下每周进行散步等运动,每周进行3~4次,30~40min/次。在了解患者口味偏好的前提下,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营养食谱,并让家属尽量配合并监督患者科学饮食。若患者出现疑问时,可通过微信方式与护理人员联系,由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指导。(4)定期家庭随访。定期通过微信、电话方式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了解患者近期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指导以及心理疏导。若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情绪波动,让患者家属陪同患者复查,使其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
1.3观察指标
        干预3个月后,采取EPDS量表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价,量表为每项内容为0~3分,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3]。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EP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0.331,P=0.741);经过治疗,两组EP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家庭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5.171,P=0.000),见下表1所示:


3.讨论
        产后抑郁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很多产后产妇由于在分娩、育儿知识方面较为缺乏,妊娠期以及产褥期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无法及时转变角色,再加上部分生理因素影响会引发产后抑郁。一旦发现产妇存在产后抑郁,要及时给予干预,稳定其情绪,引导其配合治疗[4]。
        本次研究中,家庭组采取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两组EP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家庭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5.171,P=0.000),与其他报道结果一致[5]。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将人性化护理与家庭支持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改善预后[6]。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强调了家庭支持对于患者治疗以及病情恢复的重要性。在护理人员引导下,让患者家属充分参与到患者护理当中。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家属之间会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身心状态,并从旁给予协助、照护,找到患者抑郁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措施干预,让患者能够逐步克服病情。同时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获得家庭关怀,患者与其家属共同面对病情,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信心,让其能够逐渐转变并适应新的角色,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产后抑郁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骆建梅,陈小燕,符小云.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04):365-367.
[2]江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2):120-122.
[3]李秀枝.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6):154+156.
[4]张丽艳.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教育模式对产后抑郁程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6):178-179.
[5]余红云,张妮.“以人为本”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8,40(17):1976-1979.
[6]庞宁宁.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护理对产后抑郁的防治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3):15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