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孙肖
[导读] 目的:观察和分析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其效果。

        孙肖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31000   浙江省杭州市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急救处理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并发症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P<0.05。结论: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提高患者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肺骤停;脏器衰竭;急救护理
        心肌梗死是由于缺血时间过长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灌注供给与需求失衡所致。而由于心脏长时间缺血缺氧,患者则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停滞,导致心脏骤停[1]。脏骤停后,大脑血流停止,患者的意识会在6秒内丧失,如果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多脏器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有研究显示,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大脑缺氧2分钟后,会造成局部损伤;大脑缺氧超过4分钟,脑细胞开始永久性地丧失;而如果大脑缺血性缺氧超过10分钟,大多数人已经无法恢复意识[2]。因此,心脏骤停的黄金急救时间只有4分钟。但数据显示,我国急救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6.5分钟,有些地区甚至在半小时以上,导致患者抢救失败。因此,对于此类的患者的急救和护理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旨在提高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在37-85岁,年龄均值(61.12±5.45)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在36-88岁,年龄均值(62.01±5.38)岁。两组资料具备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进行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对症用药治疗,患者病情允许转运下立即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手术(PCI),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患者病情,做好记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1)体位护理:摆放复苏体位,使患者平卧在地上或者硬板床上,将患者的前臂紧贴在躯体旁,立即传呼有关人员参加抢救。(2)急救措施: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的循环,利用各类抢救药物;根据患者心电监护情况,若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除颤;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者使用人工呼吸器以及呼吸机的辅助呼吸。(3)合理使用药物:肾上腺素为救治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可提高患者心肌兴奋度;利多卡因是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可降低心室异位起搏点;还有阿托品药物,可改善患者心肌传导功能。使用药物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说明,正确合理的使用药物治疗。(4)脏器衰竭护理:为预防患者心脏骤停后引发的诸多脏器衰竭,经一系列急救后应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安排人员24h进行查房巡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同时注意患者体位,应以侧位为或平卧位头偏一侧,以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导致窒息;加强血钾浓度控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病区安静,病室干净卫生,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监测尿蛋白、尿钠等清除率,评估患者肾功能;观察患者排泄物、呕吐物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按摩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等等。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并发症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脑梗死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3.0 版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并录入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对一般资料采用均数±、(%)等描述,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重复资料测量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明统计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1.82%,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心功能衰竭1例,脑梗死2例,其它3例;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06%,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其中心功能衰竭1例,其它1例.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心脏骤停是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脏血流受阻,心室停顿,进而引发心脏骤停。而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非常关键。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者,经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然而,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骤停,即时死亡率高达59%-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亦难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3]。所以,在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骤停者,在及时的急救过程中同  时也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7例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急救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体位、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药物使用以及脏器衰竭并发症的预防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97.06%),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5.88%)。故此,本研究认为,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仇晶磊. 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所致多器官功衰竭的护理效果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 005(030):194-195.
[1]魏雯雯.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 000(009):P.191-192.
[1]李艳梅. CCU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03):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