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观察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唐心语 袁瑜莲 卢卷春
[导读] 目的:分析风险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症状的积极影响。

        唐心语 袁瑜莲 卢卷春
        泸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邮编: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症状的积极影响。方法:8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摸球法分组,围绕围手术期,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40例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风险护理,分析疼痛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疼痛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护理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护理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风险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疼痛症状;护理安全性
        脊柱骨折是一类临床常见的骨折疾病,病情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误治疗更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治疗是脊柱骨折主要治疗方案,且治疗过程中亦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1]。传统护理模式虽有效果,但随着现代人生命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且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方法的简单性和内容的单一性缺点越来越突出,故探究新型护理模式迫在眉睫[2]。目前,现代化护理模式应当以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为核心目的,规避护理风险而提高护理安全性,而风险护理措施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且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以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试验对象,探究实施风险护理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有患者的挑选方式如下:均在2018-2019年期间进行挑选,筛选满足如下条件的患者:首先必须是经过科学诊断,符合脊柱骨折诊断标准且长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可有利于回顾分析其病情资料,其次必须在清楚本次试验的方法、目的的基础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家属也同意患者参加。经过筛选留下的80例患者通过摸球分组,奇数号划分到对照组,共40例,男女比例1:1;平均(42.48±10.45)岁。偶数号划分到观察组,共40例,男女比例1:1,平均(42.49±10.42)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围绕围手术期联合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
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前告知患者手术信息并协助患者完成手术准备,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指标,若有特殊情况立刻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风险护理:(1)护理风险分析:根据对以往护理经验和事实的分析,患者于术后易发创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跌倒、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其预后效果,故对此进行针对性风险护理为围手术期护理的核心内容。(2)围手术期风险护理实施: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坦然接受手术,同时对其营养指标进行检查,掌握其营养情况;②术中环境优化:提前准备手术室并调节温湿度,提前铺设保温毯,术中保护患者隐私。(3)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期检查创口并更换敷料,抬高下肢与心脏齐平,避免血栓栓塞,同时为患者制作健康食谱,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元素,提高身体免疫力,此外在康复运动阶段对走廊、病房环境进行优化,安装扶手和座椅,并陪同患者完成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
        以疼痛评分记录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表具体展示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关疼痛评分使用VAS表,十分制,分值与患者的疼痛感呈现正相关;有关不良事件包括创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跌倒、营养不良,均计入不良事件发生率计算之中。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处理计数和计量,分别χ2和t检验,差异显著(P<0.05),其余判定为数据无差异。

2结果分析
2.1疼痛评分
表1数据表明: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P<0.05)。

2.2不良事件发生率
表2数据表明:观察组不良事件(创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跌倒、营养不良)发生率更低(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技术的不断升级,当代临床护理模式也逐渐完善,为有效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临床中将采用多元化护理措施联合施护的方式,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易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风险护理即围绕围手术期制定预防措施,既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又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目前,风险护理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该护理模式为临床科学护理模式,立足风险评估制定安全护理措施,从而全面提升护理效果。具体来说:脊柱骨折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易出现创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跌倒、营养不良等风险,对此,术前护理旨在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并评估其营养情况,为术后护理干预奠定基础,术中护理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护理为核心,主要针对感染、血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进行干预,同时优化环境以有效预防患者跌倒,确保其在康复训练阶段的安全性[3-4]。
表1和表2数据表明,观察组在疼痛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说明风险护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可推广使用[5]。
        
参考文献:
[1]刘小燕,刘凡,颜玲.整体护理用于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9,009(010):153-154.
[2]兰洁.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8,022(009):1241,1250.
[3]胡桂芳,朱孝丽.Autar风险评估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026(012):25-28.
[4]袁乔霞.风险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0,028(005):17-19.
[5]黄艳青.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0):162-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