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张林红
[导读] 目的:研究以家庭为中心产科优质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造成的影响。

        张林红
        天长市人民医院妇产2科  安徽 天长  239300
        【摘要】目的:研究以家庭为中心产科优质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产科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初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照,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使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值。结果: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单位产科优质护理方案后,患者护理依从性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评分、PSQI评分值均降低,患者抑郁状况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护理中,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十分重要,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对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产生良好促进作用。
        【关键词】家庭中心;产科;优质护理;初产妇;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是临床中常见症状,不仅增加了产妇心理负担,而且对新生儿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1]。为降低不良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为产科患者制定良好的护理计划,坚持以患者家庭为中心,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强化患者情感支撑。临床实践表明,产科优质护理模式对降低患者焦虑感、缓解抑郁心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造成的影响,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统计资料为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初产妇患者,病例总数为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产后抑郁症患者;孕周37~42周;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临床配合度较低患者;经产妇。
        对照组:产妇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5.85±2.17)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7±1.25)周,教育背景:高中及以下12例、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20例;
        观察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6.74±2.05)岁,孕周38~41周,平均(38.97±1.36)周,教育背景:高中及以下13例、大专11例、本科及以上2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对产妇进行分娩指导、健康知识教育、并发症护理和其他基本护理支持。
        观察组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案参考如下:
        (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居家式环境,对初产妇进行分娩前专业指导,鼓励家属参与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为患者提供全面帮助。营造良好护理氛围,以初产妇为中心,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增加人文关怀。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使用轻松语调和肢体动作,为患者构建良好护理支持,鼓励初产妇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给予患者科学优质护理方案,提升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知识普及,促使其了解产妇情绪波动不良影响,并积极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中,帮助初产妇患者形成良好心理[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SDS评分、PSQI评分值。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20.1.3版本软件,计数资料[n(%)]表示,X2验证,P<0.05统计学上存在意义;计量资料(±s)形式记录,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值比较
        观察组SDS评分、PSQI评分值均出现降低,患者抑郁心理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产后抑郁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患者与育婴相关知识掌握不足、难以很快适应母亲角色是产生抑郁心理症状的主要原因。产后抑郁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不仅阻碍产妇康复进程,而且对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中,应给予初产妇良好的护理支持,推荐使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对产妇患者进行科学指导,以提升护理依从性。
        临床实践表明,对初产妇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给予帮助,是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要方式。同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能够按时用药、遵医嘱行为明显改善,有利于促使初产妇完成角色的快速转换、加快康复进程。优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积极为患者营造良好护理环境,增加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使得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形成家庭和医院联动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本案研究使用了对照分析法,研究资料为我院产科收治的初产妇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支持,观察组则使用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提升,患者SDS与PSQI评分改善,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产后护理过程中,实施家庭为中心优质护理措施产生了良好临床效果,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抑郁心理状况缓解,鉴于优质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分析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改善高龄初产妇产后抑郁具体效果[J].饮食保健,2019,006(009):188-189.
[2]江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v.27(12):124-126.
[3]米凤香.优质护理结合家庭支持对产后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9,033(007):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