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吴红琴 尹乐 吴俊婷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吴红琴 尹乐 吴俊婷通讯作者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223001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一共分析了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45例和精神组53例。常规组就是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而精神组则在常规的基础上添加精神护理。然后评析两者在护理前后的BPRS和SDSS评分指数,以及考察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意见和建议。 结果 干预后,精神组的BPRS、SDSS评分在(48.9+5.21)、(6.89+2.34)分,比常规组的(53.85+5.67)、(8.56+2.87)分,差异在可控范围内,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调查感受度在96%,这比常规组的78%高,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 由此可见精神康复护理对于精神分裂患者是有积极作用和效果的,可以调节他们的病症,增强社会功能,提高他们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精神康复;精神分裂症;影响
        精神分裂症在思想、情感和思维与常人不同,他们的活动与环境不相统一,存在认知障碍的一种病症。患者日常表现为情感生活障碍、感官懈怠、意志不清,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康复精神病症的方法和研究变多了起来,目前的常规治疗是通过服用稳定剂和抵抗精神类的药物为主,在此方案上可以缓解他们的情绪,但是不同的人表现不一致。有相关的调查发现,通过精神康复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和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因此本院主要是通过对常规护理和精神康复进行对比,精神康复护理取得了优异的成效,以下是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2018-2020年,本院一共收治了98例精神病症患者,通过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了常规组和精神康复组,在常规组女生20例,男生占了30例;他们平均年纪在(35.45+5.31)岁,平均得病时间有(6.54+2.45)个月;平均住院时长为(55.42+12.4)d;有医保的为23例,无医保的为22例,有职位的为30例,无职业15例;未婚26例,已婚29例;初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占了30例;初中以下文化有15例;疾病类型:轻微型10例,青春型5例,严重型7例,不确定型8例,衰退型6例,顽固型5例,其他型4例。在精神组女生29例,男生占了24例;他们平均年纪在(37.35+4.21)岁,平均得病时间有(37.35+4.21)个月;平均住院时长为(61.22+11.23)d;有医保的为33例,无医保的为20例,有职位的为18例,无职业35例;未婚24例,已婚29例;初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占了25例;初中以下文化有28例;疾病类型:轻微型12例,青春型10例,严重型8例,不确定型6例,衰退型7例,顽固型5例,其他型5例。由此发现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常规组主要是运用一般方法来调节病患病症,可以考虑的为药品治疗,调节精神和睡眠等等,
             精神组主要在常规治疗的方法上添加精神护理,精神护理①添加心理干预,因为大部分的精神病症患者情绪忽高忽低,不够稳定,有着患者存在抑郁的症状,日常的护理方式可以从精神层面入手,采取音乐治疗来缓解他们情绪、调节心情。②帮助病人恢复社会适应力,精神病患者往往不能自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认识回到社会生活的重要性,适应社会生活。③提高患者应对生活的能力,由于精神问题,患者的认识能力低下,基本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应该重新教导他们如何使用生活器具,比如刷牙、吃饭等等。④参加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应该陪同患者一起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个人体质,加强排毒功能。⑤普及精神相关的知识,患者应该教授病患认识精神病症,分享一些经验来调节他们的情绪,克服心理问题,提高积极性,树立他们康复的信心。两者均护理2个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的BPRS、SDSS分值并进行比较,采用BPRS评估的精神病患者,该表一共有18个指标,每一个指标分值为1~8分,总分为125分,高分值代表着患者精神就越不好;采用SDSS是用来评估患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包含了10个指标,每项为0~2分,共20分,分值越高代表着他们对社会适应力就越低。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对治疗的感受,即满意度,这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了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来细致分析结果,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为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  精神组的BPRS、SDSS评分在(48.9+5.21)、(6.89+2.34)分,比常规组的(53.85+5.67)、(8.56+2.87)分,这个分值差异是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病患他们满意度在93%,这比常规组的78%高,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3讨论
        精神病症患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由多种原因产生,主要有精神刺激、遗传等等,除了一般的药物之外,还可以通过精神康复的方式。常规治疗方式运用药物或者是关注患者的生活,没有从精神层面深入,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无法减轻患者个人的精神压力。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会出现意志力不足、人际交往能力低下,情感缺乏等现象,除了一般治疗之外,应该添加精神康复治疗方法,注重患者的心理发展,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强化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以此来帮助患者增强社会适应力、自我认知和生活能力。本研究通过BPRS、SDSS两组方法来发现精神组要比常规组表现好,并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说明了精神康复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效果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牛军娅,徐晓杰,赵华丽.刺激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04):629-632.
        [2]单美芹.综合性护理配合精神康复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23):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