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性瘫痪患儿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查天兰
[导读]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性瘫痪患儿护理中的价值。
        查天兰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性瘫痪患儿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8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成果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性瘫痪患儿,可让患儿的运动能力、智力水平、语言能力的发育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理念;脑性瘫痪;应用效果
        脑性瘫痪是因脑组织受损而使得患儿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智力水平发育等多方面障碍,脑性瘫痪的诱因很多,患儿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康复医治才有可能解决运动、认知等多方面障碍问题,进而恢复正常[1]。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的现状,比较和分析针对脑性瘫痪患儿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干预的方式的运用成果,详细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40例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2~7岁,平均(3.42±1.24)岁;对照组共40例患者,男17例,女23例,年龄1~6岁,平均 (3.13±1.15)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给患儿更换床单被套和随身衣物,细致的照顾患儿的日常生活等;观察组给予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护理人员要依照患儿的具体病情和正常儿童的发育规律制订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把新奇的小玩具悬挂到稍高的地方,让患儿来伸手抓握;一开始先让患儿做简单的弯腰、踢腿、转圈等动作,依照患儿的恢复程度慢慢的增加难度;通过拍手、唱儿歌、放音乐等方式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让患儿尽可能的和自己用语言互动;可通过趣味性的集体小游戏,让患儿在和其他小朋友的接触中慢慢的能够和人正常交流,在游戏结束后都大大的夸奖患儿,让患儿的情感需求得以满足;并详细的告知家长在日常中照顾患儿的方法,以便患儿在出院回家后也能得到周全的照顾。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粗动作、西动作、应人能力、应物能力、语言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的发育越好,分数在86分以上是正常发育,76~85分则是处于边缘发育状态,55~太,分数小于39分则表示患儿已经是重度发育迟缓状态。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智力发育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适应性发育商评分
        观察组的适应性发育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智力发育水平评分
        观察组智力发育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儿科病症,会使得患儿的运动功能严重受损,若是不及时医治的话,就会危害患儿的一生;若是护理不当的话,就会使得患儿遭受二次伤害,所以给予患儿科学的护理手段是相当重要的[2-3]。常规的护理手段太过死板僵硬,患儿和家长都会面临较大的身心压力,且患儿的依从配合度也较低,患儿的恢复效果自然而然就不是很理想。
         引导式教育理念转变了之前的老套、固定的护理理念,而是将全面系统的学习锻炼作为重点,能让患儿的运动、认知、语言等多方面功能得到较快的康复,广受家长的认可和青睐。护理人员通过将小玩具悬挂在高处的方式来锻炼患儿的抓握能力,并将小玩具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之后通过指定性口令引导患儿做出踢腿、转圈等动作,这样一来,就能在玩乐中让患儿的肢体能力得到锻炼;通过放音乐、拍手等方式让患儿和自己用语言互动,会慢慢的锻炼患儿受损的语言功能;通过各种集体的趣味游戏,能够让患儿慢慢的打开自己,和别的小朋友一起交流玩乐,既能丰富患儿的日常生活,又能让患儿的应人能力得到锻炼[4]。这种种的康复训练手段都需要患儿的积极配合,引导式教育理念会把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分成很多简单基础的小步骤,并通过各种患儿感兴趣的方式充分调动患儿的主动性,进而不断优化自身的语言、运动、应人、应物能力[5]。
        总而言之,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能让患儿感受到训练的乐趣,与医护人员之间做好积极的配合,进而不断优化患儿的康复进程,值得推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利红,李巧秀,黄娜.团队合作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对改善脑瘫患儿生活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3(18):1404-1406.
[2]王娟,杨冬梅.整体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1(12):112-114.
[3]李卉梅,王和强,赖新波,等.康复护理延伸训练对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9,32(24):2211-2215.
[4]贾美云,闫安平,刘艳红.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损伤患儿神经智力发育及脑瘫中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0(12):139-140.
[5] 史帷,李惠,王素娟,等.脑性瘫痪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28(005):320-3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