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和心理状态的改善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王娇娇
[导读]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和心理状态的改善分析。

        王娇娇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北京  102445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和心理状态的改善分析。方法:本院80例手术患者(2020年1月-2021年1月),以随机平行法作为区分前提,划分为对照(40例常规法)、研究(40例舒适护理)两组,对比分析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数据整理对比,研究组生命体征数据维持更为优异,干预后心理状态更良好(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实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生命体征;心理状态
        医疗水平伴随着如今社会的改变,医疗设备、人员愈加优异,日常生活健康知识的普及也让医疗行业发展愈加顺利。不过就当前的手术手段而言,虽然医疗水平高,但是手术仍然存在风险,不确定因素多的出现不影响手术,还会给病患带来心理问题,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不断产生,导致患者不愿再接受干预,尤其是进去手术室之后,虽然患者告诉医生不害怕,但是身体真实的数据却不会说谎,不良情绪的产生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1]。因此,为了有效改善病患情绪,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手术室护理中高效护理干预是关键,故给予手术室患者舒适护理,细化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手术患者为样本,共80例,随机平行法是研究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为观察时段,分别40例。对照组:样本年龄时段18-76岁,平均(47.06±8.38)岁,男、女性患者比22:18;类型:普外10例、骨科12例、妇科9例、肿瘤2例、其他7例;研究组:样本年龄时段19-76岁,平均(47.52±8.41)岁,男、女性患者比23:17;类型:普外9例、骨科13例、妇科10例、肿瘤2例、其他6例。基线数据收集整理,系统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愿接受手术干预患者顺利入院后,对照组给予组内常规法,研究组给予组内舒适护理,依据手术室护理要求和规范,从围手术期给予舒适干预,具体:(1)术前:手术正式实施前24小时内,巡回护士访视,手术室环境和准备情况逐一告知患者和家属,了解并核对交接的患者个人信息数据,观察患者,分析心理状态,并详细询问是否有家族病史;除了必要性的手术干预、麻醉干预知识外,还需要明确告知手术实施情况、术后如何康复,术中体位采取哪一种,提高他们的配合度[2]。(2)术中:进入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逐一核查,与患者沟通,各项操作秉持稳、快、准等原则实施;麻醉期间,护士陪同患者,根据患者面部表情变化针对改变心理暗示法,消除他们的恐惧情绪;手术开始前,手术床上垫子、支架等器具准备,检查固定各类器械;麻醉结束时,协助患者恢复手术体位,动作轻柔;手术期间,医护人员言行得体,尊重患者,告知患者所听声音是哪一些器械,有什么作用,增强患者对手术信心,提高其安全感;身体遮盖做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以防止低温现象。(3)术后:手术毕,第一时间告知手术顺利,之后用盐水清洗残留痕迹,穿好衣物;术后并发症告知,做好术后预防干预,术后24小时后探望患者,耐心指导术后康复,询问身体不适,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措施,解决预后问题。
        1.3分析指标
        2组生命体征、心理状态数据统计评判指标。
        生命体征:呼吸、血压、心率。
        心理状态:借助汉密尔顿评定表为准则,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分界点50分,满值100,分值高则患者情绪愈加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资料收集统计,专人负责检验,借助系统SPSS24.0,对比性分析t、与P,差异大且满足P<0.05条件,示为统计学价值高。
2.结果
    2.1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数据分析,研究组数据更高P<0.05,见表1。

        2.2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数据统计,研究组心理状态数据更优P<0.05,见表2.

3.讨论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衣食不缺,生活美满,日常生活节奏也随之出现了变化,快速成为如今的代名词,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快节奏深入人们内心,督促自我不断加速,致使人们得病的概率提高。现代化医疗治疗期间,手术干预是治疗手段之一,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容易影响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能力。面对此种现象,临床上为了高效维持手术室内无菌、安全性,手术室护理中有效干预很关键。
        舒适护理运用后,经临床数据收集分析,结果得到: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为吃效果更佳,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分值更低,P<0.05。原因:常规法,依据临床要求完成术前准备干预,叮嘱患者细节处理措施,告知他们手术方法、疾病知识、手术成功案例,随时监护血压、心率等体征指标;进入手术室内按照医者要求配合完成手术。舒适护理,从围手术期开展工作,术前根据患者年龄不同,针对性普及健康知识,另外针对年龄较小的病患,普及知识需与其家属详解,因人而异采取灵活沟通手段,给予心理暗示;每一次的访视,巡回护士均要保持耐心,温柔对待病患,合理控制访视时间,以防止出现不良心理;术中按照流程,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内当天,护士摘除口罩,与患者沟通交流,转移话题,减轻患者自身压力,舒缓紧张情绪;手术室内,湿度、温度调控,保持数据50%和25℃左右,舒适且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帮助患者平复心情;此外,术后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改善预后的同时,还会及时应变突发现象[3]。
        综上,对手术室治疗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给予舒适护理,协助患者高效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有效实现改善心理的目标,具有高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玉珍,连月英.舒适护理式在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0,033(002):172,184.
[2]詹樱珠,刘嘉玲.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 2020(9):79-80.
[3]李桂华.舒适护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212-213.
作者简介:王娇娇,女,1991年05月生,汉族,河北邯郸人,学历:本科,职称:护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