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在ICU重症胰腺炎中的价值及护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鄢亭亭 周艳 王海燕
[导读]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在ICU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鄢亭亭  周艳  王海燕
        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611731
        【摘要】目的:探究肠内营养在ICU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据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继发感染、腹腔脓肿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重症胰岛素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干预,可显著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肠内营养;ICU;重症胰岛炎;并发症发生率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是临床重要治疗方法,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方法对胰腺分泌不产生刺激,同时不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且患者耐受性高。本文深入分析肠内营养在ICU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对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据表方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2岁,平均(48.15±5.21)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1±0.32)年。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5-73岁,平均(49.60±5.1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62±0.01)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患者入院前3 d,给予不同量Kcal,随着住院时间增加,使用量也随之增加,分别为400Kcal/d、800Kcal/d、2000Kcal/d;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院初,留置螺旋形鼻空肠营养管,滴入250m L5%葡萄糖氯化钠,监护生命体征,若正常,采用输液增温器泵入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起始速度为10m L/h,后增加至100m L/h,总量不超过1500m L/d。对患者肠道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将营养混悬液调整为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待患者正常进食后停止;在此期间应有效控制血糖,同时给予微量元素的补充。
1.2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继发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腹腔脓肿发生率;②对比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定量资料的检验是t,以(±s)表示,定性资料通过X2进行检验,以(%、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后,观察组继发感染、腹腔脓肿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干预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疾病起病急,病情重,是ICU科室常见病,目前临床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及护理,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学者认为,在降低胰腺分泌的同时,患者禁食时间较长,极易导致消化道黏膜更新能力下降,致使细菌内毒素侵入机体出现肠源性感染[2]。采用肠内营养方式与机体生理作用方式较为相似,避免使肠道内毒素与细菌移位,确保肠道生态平衡,以此对肠道粘膜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在此期间还应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如下。
        ①对螺旋形鼻空肠营养管进行固定,避免出现脱出、移位等情况,同时对外露部分长度进行测量,对营养管的位置进行定时检查,同时回抽液体,确保营养管无脱出[3]。②在进行营养液配制期间,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完成,根据患者使用情况合理配置使用量,现配现用,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过滤,以此将大颗粒物质过滤出来,避免出现堵塞营养管的情况;在使用匀浆膳前,需对其实施消毒,其保存时间应<12 h,避免出现细菌滋生[4]。③使用量应由少到多,其浓度逐渐增高,循序渐进,2~3次/d;初次滴注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控制滴速,确保30滴/min,能够避免因滴注速度过快造成不良反应;保持营养液温度适中,一般为37℃左右,可有效保护胃肠道黏膜;在滴注期间,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大便情况,记录24 h出入量[5]。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继发感染、腹腔脓肿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提示,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排便、腹胀情况。
        综上所述,将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胰岛素患者中,并发症明显减少,可加快机体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郑珈琳,薛欣盛.肠内营养用于ICU重症胰腺炎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清蛋白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08):1064-1066+1070.
[2]杜姗,卜爱.肠内营养治疗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07):913-915.
[3]陶红,印坤,高晴,杨梦月,徐曼,陈晓,李建萍,陈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胰腺病杂志,2020,20(06):443-448.
[4]陈莹.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症胰腺炎中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32-33.
[5]王晓琪,王蕴英.CRRT治疗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8):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